宋岩

长江大学教授女,1957年10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博士学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国家“973”煤层气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天然气工业》《石油大学学报》杂志编委会委员,《天然气地球科学》杂志副主编;石油大学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
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探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天然气研究工作的学术创始人之一,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聘为国家973项目“中国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采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过7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多年来,在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无机成因天然气及其气藏形成、中国大中型气田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我国天然气聚集区带划分、特征及预测、天然气运聚动力学、异常压力与天然气成藏、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煤层气藏形成条件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的空白,同时为我国天然气储产量的大发展和“西气东输”的资源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科技攻关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个人。 在《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APG》、《China Oil and Ga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石油学报》、《天然气工业》、《石油勘探与开发》等杂志发表论文105篇,其中SCI文章11篇,第一作者48篇,第二作者33篇。出版专著12部,其中第一作者5部,第二作者4部。
研究方向:天然气(包括煤层气)地质、地球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一、 教育经历
1985.9~1988.6辽宁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 理学硕士
1994.9~1997.6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工学博士
二、 工作经历
1985.9~1988.6 辽宁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理学硕士
1988.7~1994.9沈阳药科大学基础部讲师 (1990)
1994.9~1997.6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学博士
1997.7~1999.3 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
1999.3~1999.6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副研 (1999)
1999.7~2000.6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材料系Royal Society KC-Wong Research Fellow
2000.7 ~至今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材料系Research Fellow
三、研究工作
1.研究领域
多年来一直从事材料性质的理论模拟工作。研究对象涉及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能源材料,储氢材料)等。目前主要从事储能材料的研究。能源紧张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世界每年消耗15兆瓦的能量,未来15年内美欧能源需求增长30%,而亚洲则可达60%。以目前态势,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将上升1.4至5.8度,这将导致全球环境的毁灭性的破坏。鉴于此因,所以这一领域属于世界发达国家重点研究领域之一。美, 英等国家都投入相当的人力, 物力进行研究。我目前从事的储能材料的研究(从机制上讲它涉及到量子物理和量子化学, 同时它还涉及到材料的制备等过程), 对镁氢化物储氢性能和Li-N-H体系键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分别发表于Phys. Rev. B和J. Phys. Chem. B。
2. 目前在研项目
a) 储氢材料的电子结构理论设计
b) 钠米碳结构材料储氢机制的电子结构理论研究
c) 储氢材料的新型制备
d) 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
3. 承担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a) 高温钛合金电子结构理论设计 攀登计划子课题(95-Yu-41) 骨干
b) 材料计算设计与性能预测基础问题 973计划(TG2000067105) 骨干
c) 新型钛基材料设计与制备 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骨干
d) 钛基合金及铝化物的第一性原理模拟与设计 Royal Society – Joint Research Grand Scheme(Q751) Investigator
e) First Principles Electronic Simulation for Alloy Design and Propery Prediction
Royal Society – K.C.Wong Education Foundation Investigator
以下为英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EPSRC)
f) Predictive Mode Ling and Mechanochemical Processing of New Mg-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GR/R82074/01(P) Investigator
g) UK Sustainable Hydrogen Energy Consortium GR/S26965/01 Investigator
h) Platform: Powder-based Processing and Modeling at the Center for Materials Research GR/S57636/01 Investigator
四、 主要学术成绩
1. 合金力学性质的计算与合金设计
成功的将电子结构理论应用于结构钛合金和医用钛合金力学性质的计算和合金设计,系统地计算了金属的弹性模量和理论强度(Phys. Rev. B 59, 1422, 1999; Phil, Mag. A 81, 321, 2001), 研究了合金元素对合金相稳定性,弹性模量及强度的影响(Phil,Mag.A 82.1345,2002),并将理论研究结果应用于设计低弹性模量/高强度的医用钛合金(J.Computer. Aided Mater.Design 6,355,1999)
2. 镁氢化物储氢性能的计算与预测
应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镁基储氢合金的储氢性能,计算了合金元素对MgH2稳定性的影响(Phys.Rev.B 69,094205,2004),预测了MgH2一种新的亚稳相的存在(Phys.Rev.Lett.审稿中),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成功地在实验上将MgH2的分解温度从430°降至150°(Int.J.Hydrogen Energy 29,73,2004), 为MgH2作为储氢载体的实用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Li-N-H体系键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系统地计算了Li-N-H体系,Li2NH,LiNH2,LiH和NH3的电子结构和体系的总能量,应用谐振子振动模型。首次在理论上确定了Li-N,N-H键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LiNH2分解反应机制模型,从理论上澄清了实验上关于LiNH2分解反应机制(一次直接分解反映〈Nature 420,302,2002〉和二次过渡分解反应〈J.Phys.Chen.B 108.7887,2004〉)的争论,为进一步的合金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英国国际谈判资源中心中国首席咨询顾问现任英国国际谈判资源中心中国首席咨询顾问,美国华迪国际管理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南京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哲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和康乃尔大学MBA。
曾任美国第一银行VP客户信息部主任、美国IBI公司驻华首席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国际MBA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国际EMBA中心执行主任、康乃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上海中心主任。来华前多年从事金融行业投资和企业营销信息技术的开发和管理。主要顾问咨询方向为企业成长和职业经理人发展。曾为数十家中国企业和微软、惠普、可口可乐、通用汽车、辉瑞、金伯莱-克拉克等全球500强公司作过咨询和培训。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女, 1966.2 心理学专业硕士,教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颁发的SYB创业培训师,历任教研室主任、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系主任、人事处长等职。长期从事教学和管理,主讲课程《管理心理学》、《影视创作心理》、《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曾多次获得军队教学银质奖章以及多面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