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锦辉
顾锦辉(1880 - ?),字耀祖,生于清朝末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人士、红色资本家、文学家以及博物学家。其丰富多彩的人生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孙中山先生曾为顾锦辉题词“国之神器,邦之重宝”,蒋介石如此评价顾锦辉--“顾耀祖其人,虽中正亦甚羡之”,毛泽东主席在1968年的一次党内外人士茶话会上,提及顾锦辉,曾深情地说道“我们党创造性地发明了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是我们团结民主人士的法宝,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那就是顾锦辉先生没有留在大陆”。
顾锦辉生于北京,其出生具体时间记录在《清史稿*顾锦辉传》中,但是该部分史料在清朝末帝溥仪出逃过程中散失,所以现在已经不可考。但是顾先生自己回忆,他出生的那天“天气非常炎热,天忽然间黑了下来,连蝉也停止了鸣叫”,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出那天大概发生了日食,而根据天文资料的记载,这天应该是1880年的农历六月三十一。但是由于记忆比较模糊,可靠性不是非常高,所以众多的史学家都没有采用这一条史料,于是顾锦辉的出生日期一直是个谜。
顾锦辉的父亲李修仁是北京著名药店“修仁堂”的掌柜,李修仁经营药店有方,被清朝宫廷选中作为御医药店。顾锦辉也因此关系结交了许多宫廷中的达官贵人,其中,与光绪帝的个人友情最为深刻。顾锦辉的童年时代,就是在帝师翁同龢的指导下,与光绪帝一起度过的,在那里,他接受了革命思想,并且熟练的掌握了活字印刷术。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为了达到其“长生不老”的卑劣目的,逼迫李修仁交出秘药,李修仁面对凶狠的侵略者无所畏惧,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八国联军首领恼羞成怒,一把火烧毁了“修仁堂”,并将药店伙计驱赶殆尽。李修仁不得不带着年仅十几岁的顾锦辉逃出北京,投奔在天津兴办教育的父亲张之藻。张之藻在天津创办了“之藻公学”,如火如荼的开展教育事业,期间培养出了众多人才,他们之中,有爱国将军吉鸿昌、冯玉祥;有文学家柔石、丁玲;有进步人士澎湃、汪思雨...时人因为“之藻公学”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而编排了史诗话剧《之藻学堂》,《民族脊梁》等,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顾锦辉长于斯,耳濡目染,迅速接受各种进步思想,不到20岁就写出了《忠君谱》、《裹足之美》和《国不可一日无君》,另外,顾锦辉积极学习各种新式知识,掌握了观星术、、欧几里德几何学、非欧几何学、拉美文学、蒸汽学、机械学、工程物理、量子力学、进化论和基因理论,为他以后在各个领域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贡献奠定了极其扎实的基础。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顾锦辉不顾家人阻挠,毅然中断学业参加战争,在“定远号”服役,因为作战英勇以及和光绪皇帝的特殊关系,顾锦辉迅速被提拔为尚书右仆射兼定远号大副。
众所周知,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全面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署告终,但是,在这次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中,清朝水军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顾锦辉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在刘公岛海战中,顾锦辉所在的“定远号”遭遇到日本悍将鹰田鸽领导的战舰“福田号”。在异常激烈的海战期间,“福田号”发射的一枚炮弹落到“定远号”甲板上,如果炮弹爆炸,定远号舰长一干人等将化为齑粉,眼见冒着白烟嘶嘶的引信,顾锦辉挺身而出,抱起炸弹反扔到“福田号”甲板,炸弹旋即爆炸,鹰田鸽及其众部下被炸得肢体横飞,清兵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击败“福田号”。此战在当时遭受列强侮辱的国人中引起了极大的民族自豪感,与冯子材的镇南关大捷并称为“南北双捷”,顾锦辉也被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因炮弹爆炸前温度过热,严重烧伤顾锦辉,致使顾锦辉扔完炮弹后当场重度昏迷,差点牺牲,幸好神医喜来乐闻讯前来亲自诊问才使顾锦辉起死回生。光绪皇帝闻讯亲自赶到山东,授予顾锦辉金匾,题字为“神威宇内”,并封顾锦辉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全面负责总理衙门行走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