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族服
印度民族服装分类印度民族服分为男装和女装。女装礼服通常是裙子和短上衣,男装礼服通常是裹裙和长衬衫。
印度女性民族服装简介
典型的印度古丽褶裙+纱丽套装一个典型印度女性的着装通常包括长衬衣加宽松窄脚裤和面纱以及装饰了宝石、昆单宝石镶嵌法合金珠宝、金丝绣(zari)、水晶、钱币、例山绣、镜面和彩镜色瑰绣(sequin)的褶裙(ghagra)和紧身古丽再盖上搭帕(dupatta)。印度女性民族服包括真丝纱丽、镜面古丽、彩色裙子和衬衣裤套装。
古丽褶裙古丽褶裙套装是印度次大陆最古老的首要装束之一,多穿于正式场合,印度新娘装(ghagra choli)就是典型代表。印度女性的首要民族装束是套裙包括一个紧身上衣和拖地长裙,配饰有头上的搭帕或披着的纱丽。紧身上衣被称为古丽,是根据上身曲线设计的低领短袖紧身胸衣,强调了女性曲线。古丽通常是前面扣紧的,但也有是后背合拢的。传统上前面合拢的古丽,后背都是镂空的,而且有各种性感的设计。后背镂空的古丽纱丽一般也是使用古丽的材质,以很好的配合古丽的风格。
现代印度搭帕的穿法现代古丽开始使用针织面料或弹性面料来提供舒适感。传统上古丽里面是不需要穿内衣的。不过许多现代南亚妇女在古丽里面穿一件比较软的胸罩来提高胸部线条。
后背镂空的印度古丽而昂贵的古丽在里面还缝制了胸垫和强化部位,所以胸罩就不需要了,也方便了露背古丽的穿着。同时裙子有四种剪裁法,分别是A字裙、方形裙、伞状裙和鱼尾裙。而搭帕通常盖在头上,是印度城市的流行配饰。正式场合的全套的套裙通常也包括搭帕。另外纱丽也是必不可少的套裙组成,也是印度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穿法有很多种,通常都是扎在褶裙里再从后背绕到正面并搭在左肩上。纱丽历史悠久,在印度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000年左右。
女性民族服套裤长衬衣加宽松窄脚裤套裤是印度女性的日常装束,源自阿拉伯的穆斯林。虽然裤子都是上宽下窄,不过长衬衣还可以搭配印度传统的裹裙。
裹裙
印度男性民族服裹裙(dhoti)是印度最古老最本土的服饰。早在吠陀时代,男性的裹裙覆盖了从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的裹裙。裹裙是用一根腰带在前面打结固定。有钱有地位的男性腰带在两端结成球形,并饰以精致的刺绣。长衬衫和长袖风衣则来自于贵霜王国统治者月氏人的贵霜服,一件褶饰长袖及膝衬衣,颈口开缝且进行简单或复杂的装饰,这种款式源自骑马的游牧文明,也被大多数斯基泰人和伊朗人穿着,跟安息人的服饰特别像。除这两种外,还有一种开衫的镶边外套,能更适合活动。裤子夏天用亚麻、蚕丝或者棉布制作,冬天用羊毛制作。无论是宽松还是紧身的裤子都套进皮靴里,再带上斯基泰尖帽子或者高头盔或者头巾。长袖紧身单层长风衣都是用最上等的面料制作,有着精致的花纹,穿在长衬衫的外面,显示了着装者的身份。冬天的时候,印度北方男性就穿一种夹层的厚夹克,外形和风衣很像,也是很正式的服装。印度北方的男性也穿着这种加衬厚夹克参加婚礼等正式场合。不过加衬夹克在印度要到18世纪才出现,是模仿了当时英国殖民者的大衣,在印度贵族和穆斯林之间流行。这种加衬厚夹克目前也是巴基斯坦的男性国服。另外头巾在现代也是有身份的印度男性才佩戴的。
纱丽纱丽 (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用印度丝绸制作的莎丽一般长5.5米,宽1.25米,两侧有滚边,上面有刺绣。通常围在长及足踝的衬裙上,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後将末端下襬披搭在左肩或右肩。
纱丽”(Saree或Sari),是印度女性心中舍弃不了纱丽展示的一种情结,印度人以自己别具一格的创造力诠释着他们对于生活、审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有人说“如果泰戈尔的诗里有最高超的理想主义,那么纱丽里就有女人最美丽的情怀”,委实如此。纱丽之于印度女性,不啻汉服之于中国女性、奥黛之于越南女性、和服之于日本女性,雅致而又不落奢华,清婉而又不失庄重,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街区,还是在幽静的乡村巷弄,无论在婚丧宴席的重大场合,还是在上班劳作的日常生活,几乎无处不能瞥见飘逸、妍丽的“纱丽”。尽管婚后的印度妇女普遍日渐体态丰腴,但只要她们裹上纱丽,半是遮掩半是敞露,隐隐绰绰的身姿美感立生,顾盼神飞,慑人心魄,使得声名远播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也不禁慨叹:印度纱丽是世界上最美的衣服。
裹裙和搭帕的历史印度最古老最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服就是裹裙和
现代印度长衬衫+裹裙女性民族服搭帕。
穿裹裙的印度妇女雕像印度的第一帝国时期,即孔雀王朝和巽伽王朝时代,印度男女穿的还都是跟吠陀时代一样的三件套未缝制的衣服,与巴比伦、中国、波斯和希腊都有着文化交流,同时印度处于和平时期。最主要的是白色棉质或亚麻的裹裙(antariya)。男性的裹裙覆盖了从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的裹裙。裹裙是用一根腰带在前面打结固定。有钱有地位的男性腰带在两端结成球形,并饰以精致的刺绣。除了裹裙和腰带外,第三件装束是长长的棉质搭帕(uttariya)。贵族一般把搭帕的两头分别搭在肩上,让中间垂下遮住胸脯或者把搭帕的一头搭在肩上,也可以披在后背再用手腕抬住。但是对苦力和手工艺者来说,搭帕更适合扎在头上挡住阳光或者是捆在腰上方便工作,或者是作为擦汗的毛巾。同时,女性的裹裙穿法跟男性不同,裹裙从最开始的不透明后来变得越来越透明了。
印度搭帕女性的裹裙由短小的布条缠成,另一块布固定在正面腰带中间再穿过两腿之间并固定在背后的腰带上。比较长的裹裙遮住了膝盖,还有一种穿法是紧紧的把布条裹住臀部做成筒裙。贵族妇女的搭帕是用薄布做成并装饰了边缘搭在头上。同时她们的腰带跟男式相似,有时还会在腰带一端系上装饰性的手帕。底层人群仅仅能穿着粗糙的布裹裙和头巾,跟现代印度底层人群的穿着是一样的。不过孔雀王朝的士兵有时也会穿波斯士兵那样的缝制衣服,包括有袖衬衣和皮带,可是下面仍然会穿着裹裙而非波斯裤子。同时印度士兵戴头巾而波斯士兵戴尖帽子。这是印度服饰开始进化的标识。特别是在印度较冷的北方,波斯衣服更适合气候和士兵功能。
长衬衫的出现
穿裹裙和衬衣的女侍卫因为贵霜王国是南下的月氏人侵略印度后建立的,贵霜王国时期跟以前最大的不同在于疆域内种族力量和持续变化的文化语言。在贵霜艺术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北边的犍陀罗国的艺术风格的创造者是佛教信徒雇佣的来自东罗马的手艺人。从而带来了希腊罗马式的雕塑,那里的佛教雕像被穿上了古典希腊罗马衣服。另一种是帝国南方首都马图拉的风格,直接延续了传统印度艺术。不过仍然受东伊朗安息王国的影响,安息人与贵霜国王的服饰类似。贵霜王国时期并没有统一的民族服装,每个地区的人穿着都不同。普通装束仍然是裹裙、搭帕和腰带,男人带头巾。同时人们也开始流行穿中亚的缝制衣服。该时期的印度服饰分为五种。首先是土著印度人依然穿裹裙、搭帕和腰带。第二是贵族的卫兵和侍卫一般穿红棕色的圆领短袖长衬衫。而第三是贵霜的月氏统治者和他们的随从的服饰,以及第四类的商人服饰。最后一种服饰是外国和本土衣服的混合产物。
月氏人的贵霜服是一件褶饰长袖及膝衬衣,颈口开缝且进行简单或复杂的装饰,这种款式源自骑马的游牧文明,也被大多数斯泰基人和伊朗人穿着,跟安息人的服饰特别像。这种及膝衬衣也有时用真皮制作,再套上短斗篷或者长至小腿肚的羊毛外套,最后用皮带扎紧。除这两种外,还有一种开衫的镶边外套,能更适合活动。裤子夏天用亚麻、蚕丝或者棉布制作,冬天用羊毛制作。无论是宽松还是紧身的裤子都套进皮靴里,再带上斯泰基尖帽子或者高头盔或者头巾。
妇女装束变化很大。在犍陀罗国妇女有穿着希腊罗马一样的衣服。一些妇女还会穿上更长的裹裙,而裹裙的腰带被搭在了左肩上,模仿希腊装束。这就是纱丽的前身,外来和本土服饰的杂交。还有一些妇女身着深受波斯影响的圆领长袖及膝衬衣和裹裙,衬衣的颈沿进行了装饰。纯粹本土的裹裙、腰带和搭帕仍然是印度的主流服装,只有微小的变化。
印度民族服的确立
确立下来的印度民族礼服笈多王国的统治者意识到了继承贵霜王国王权标志服饰的重要性,因为包括独特的外套、裤子和靴子的贵霜服饰大量出现在了钱币上,于是笈多统治者延续了贵霜王族的服饰,不过在平时仍然穿着本土标识的裹裙、搭帕和腰带。在民间,先代贵族士兵和侍卫的衬衣给予了侍卫门卫守卫大臣所穿的长袖或短袖织锦衬衣灵感,一直传承到了今天白色的及膝衬衣。同时,印度人仍然坚持穿着传统的裹裙,头巾也逐渐变成了有身份的人才戴的装饰。当时也是波斯艺术对印度影响最深刻的时期。印度服饰从波斯学到了浮刻缎带制造。虽然印度北方的气候更适合穿缝制衣服,不过直到今天印度南方仍然穿着不需缝制的本土裹裙,腰带和搭帕。同样虽然笈多的钱币上国王穿着贵霜国王的服饰,但在画作里笈多国王全部穿着丝绸或精棉做成的裹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