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粉

概述海宁京粉当地人叫“京粉头”,做法是将粗的短线粉煮烂,用小火煨在炉子上,上桌以前,用漏勺装上大半碗,加上高汤,然后再加上如榨菜末、猪肺末、猪心末、牛肉等,而且加入了南方特有的小葱、猪油,所以才如此美味!是当地一种风味独特非常鲜美的小吃。
传说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六次微服私访下江南。为探索自己的身世之谜,翌日清晨,乾隆扮成京都来的珠宝商人,从陈阁老宅的“安澜园”出来,穿过小东门直街出了城门,一路寻访来到盐官的九里桑园附近,名为“杨树窝”的小村庄,当时天色已晚,人疲马累。突然,雷鸣电闪,眼看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只好到农户家去避雨,一阵寒暄之后,便得知此户农家姓杨,名阿三,年近半百的夫妻俩相依为命,见衣着光鲜的贵客来到这破旧的茅屋,不由得既紧张有兴奋,便拿出准备过冬吃的红薯粉条,有到隔壁张屠夫家要来了猪杂碎,亲自做了热腾腾的红薯粉条招待这位贵客,可是他们哪里知道这乃是当今的皇上啊!此时此刻的乾隆皇帝又冷又饿,哪还顾得上体面与否,立马端起一大碗喝了一大口,想不到一尝这看似普普通通的红薯粉条,却是无比美味,香嫩可口,乾隆胃口大开,连吃两大碗,赞不决口。
后来,乾隆皇帝回京之后对着山珍海味却食之无味,时时想起在海宁吃过的美味粉条,可是御厨做不出那种味道来。为品尝这“人间美味”,乾隆皇帝再度下江南巡查民情,并御敕“京粉”二字赠予好心的杨阿三夫妇,从此杨阿三夫妇做起了这名为“京粉”的小吃生意,也由此红薯粉条被称作了“京粉”,并且沿用至今。“京粉”成了海宁有名的风味小吃。
常听人说起,到海宁要看举世闻名的潮水,不得不去钱塘江,要吃京粉不可不去珍香斋,因为那里有正宗的“杨氏”京粉。它将融入到更多的地区,更多民族的饮食文化中来,拥有了更长久更广大的爱好者,体现了永久旺盛的生命力,更反映了海宁人饮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