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条螟

学名 Chilo sacchariphagus Bjojer
异名 Proceras venosatμm (Walker)。
简述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高粱条螟。
分布在华南、华东、华北、东北。
寄主除甘蔗外,还为害高粱、玉米、粟、麻等。
成虫:体长9-17.5毫米,下唇须向前伸出;体及前翅灰黄色。翅面有许多黑褐色纵条,顶角特别尖锐,中室有1小黑点,外缘有多个小黑点排成1列;后翅白色。
卵:卵产成块状,双行“人”字形排列,淡黄白色,1个卵块平均有卵14粒,卵粒扁平椭圆。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毫米,黄白色,背面有4条紫色纵线(亚背线及气门上线各2条);各节有黑色毛瘤,腹节背面中央有排列成正方形暗褐色的大型毛瘤。
蛹:体长11-19毫米,红褐色,腹部背面第5-7节前缘有明显的弯月形小隆起纹,尾节末端有2个小突起。
为害特点初孵幼虫为害甘蔗心叶,受害叶展开后有横列的小孔和一层透明表皮,称为“花叶期”。幼虫在心叶为害10一14天,三龄后分散,由叶鞘间隙侵入蔗茎。
形态特征 参见旱粮作物害虫一条螟。
生活习性甘蔗栽培区甘蔗条螟年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叶鞘内侧结茧或在蔗茎内越冬。广东3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始见,枯心苗于4月中旬一5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期为5月上、中旬,枯心苗出现在5月下旬一6月,第二代发生数量大,是主害代,为害率较高。成虫把卵产在蔗叶表面,初孵幼虫喜群集,先为害心叶10一14天,三龄后钻入蔗茎。
防治方法(1)甘蔗收获后于翌年2月底以前及时清理残株、枯叶枯苗,沤制堆肥或烧毁。不留宿根蔗田,将蔗头犁起就地烧毁。(2)在一、二代条螟孵卵盛期前7天开始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500倍液、50%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在螟卵增多时释放赤眼蜂;每667m2
次1万头左右,隔7—10天一次,连续放2—3次。(4)去除枯心苗
发现枯心苗后及时拔除,再用粗铁丝从喇叭口往蔗苗头部刺几下后灌入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条螟花叶期及时杀死花叶中的幼虫或人工割除枯梢。(6)每667m2用3%克百威颗粒剂3—4kg或3%呋甲粒剂5kg,于播种期或害虫发生前15—20天施在甘蔗基部根际,随即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