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脑力锦标赛
世界记忆力锦标赛(World Memory Championships)是由“世界记忆之父” 托尼·博赞于1991年发起,由世界记忆力运动委员会(WMSC)组织的世界最高级别的记忆力赛事。
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九九一年,第一届世界记忆锦标赛在英国大脑基金会的赞助下举行。经过十八年的发展,世界记忆锦标赛已经成为在大脑思维运动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赛事。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三十多个国家的成千上万名记忆选手报名参加,它代表了目前世界上记忆技术水平最高的国际性大脑思维竞技赛事。
随着该赛事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并参与到这项比赛,世界强国几乎都有派选手参赛。直到2003年,中国的两位年轻人张杰、王茂华首次参加这项世界最高水平的记忆赛事,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双双获得了“世界记忆大师”奖项,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2007年,在中东巴林的世界记忆锦标赛上,中国队选手吴天胜,不仅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拿到了“世界记忆大师”称号,成为全球唯一的一名拿到“世界记忆大师”奖的在校学生,而且拿到了中国人在世界记忆锦标赛上的第一块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记忆冠军。打破了中国人在世界记忆大赛上零金牌的纪录。而此前吴天胜多次在国内外的比赛上拿到奖项目,包括:两项世界吉尼斯记忆纪录保持者,世界脑力比赛比赛金牌得主,中央电视台《状元360》记忆王大赛冠军,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挑战英雄",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专访人物,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专访专家,中央电视台《今天故事汇》专访专家,中央电视台《春节大联欢》专访人物,欧洲最成功的知识类杂志<FOCUS 新知客>专访人物。成为脑力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培训的权威。
“世界记忆大师”奖在世界记忆锦标赛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奖项,它代表了世界记忆锦标赛组委会对获奖者记忆水平的最高评价,也代表了获奖者在记忆力技巧和应用方面的突出表现。
在WMSC赞助下,世界记忆锦标赛年复一年的举行,全世界人们对于记忆运动的兴趣也随之不断的增长。目前该赛事已在全球举办过十八届。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一年一度的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已成为最具权威的记忆力赛事,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度的参赛者和观众,并成为各国媒体竞相关注的焦点。2004年墨西哥国际赛事就有65家国际媒体进行全程直播,伦敦《时代》杂志更是将2004年赛事列为头版新闻予以报道。
迄今为止,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已在以下国家成功举办: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美国和英国等。
在2005年世界记忆锦标赛上,德国人梅尔(Clemens Mayer)以6240分的总成绩打破世界记忆锦标赛最高成绩纪录荣获冠军。卡尔森(Dr Gunther Karsten) 以5990分获2005年世界记忆锦标赛银奖。泰勒(Joachim Thaler)以5582分获2005年世界记忆锦标赛铜奖。
世界记忆锦标赛挑战人类记忆的极限,设有十个比赛项目,分别为:二进制数字(Binary Digits)、虚拟历史事件(Dates)、一小时扑克牌(Hour Cards)、一小时数字(Hour Digits)、新诗记忆(Poem)、随机单词(Random Words)、扑克牌速记(Speed Wards)、数字速记(Speed Numbers)、口述数字(Spoken Numbers)。
2009年8月27日,世界脑力锦标赛创始人、世界脑力运动委员会终身主席托尼・博赞宣布,中国广州击败日本东京、英国伦敦、巴林麦纳麦,成为2010年第十九届世界脑力锦标赛的主办国。
中国申办成功,创造了世界脑力锦标赛首次申办即告成功的纪录,标志着中国脑力运动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