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纪念馆

馆舍介绍李大钊纪念馆其布局沿中轴线有南向北是:牌楼式南大门,上镶嵌着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馆名;八根功绩柱,象征李大钊同志的八大功绩;四根导向柱,示意分散人流和起装饰作用;八块浮雕,展示李大钊同志主要革命实践活动足迹;三十八级台阶,寓意李大钊同志走过的三十八年历程;序厅两侧将镶嵌工农革命浮雕;瞻仰厅正面设李大钊同志汉白玉坐式雕像,雕像后衬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两侧是其它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东西展厅,配以现代化的设备,全面系统地展示李大钊同志的生平业绩。其他建有书画厅、电教厅、研究室、资料室、接待室、纪念广场等。纪念馆建筑风格融民族特色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并与园林绿化相结合,朴素、简明、大方,体现了李大钊同志的精神风范。[1][2]
历史人物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3]
李大钊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特点等一系列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先例,他的大量论著,有待于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本陈列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览包括瞻仰厅和东西两个展厅。瞻仰厅正面矗立着李大钊的汉白玉立像,像背后是中共中央为李大钊撰写的碑文。展览以图片文字介绍为主,集中介绍了李大钊的伟大一生和光辉业绩。
李大钊纪念碑林展出碑刻60多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李大钊部分手书、国内著名艺术家缅怀和颂扬李大钊的有关书法作品、部分纪念李大钊的复制碑刻。
李大钊故居始建于1881年(清光绪七年),为典型的冀东农村庄户。是李大钊诞生和幼年成长、与赵纫兰成婚安家的地方。[4]
珍贵藏品毛毯1924年李大钊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五大”时使用的。
樟木箱1924年,李大钊参加国民党一大时购买,用来存放珍贵资料及书籍。
北洋法政学校风景照照片上有李大钊亲笔题字。
《豫科法学通论》《正科刑法讲义》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读书时用过的两本讲义,上有他的亲笔批注。[4]
基本信息地址:河北省乐亭县觅园街1号;
交通线路:位于乐亭县新城区大钊路与金融街交叉口;
开放时间:淡季9:00~17:00旺季8:30~18:00
闭 馆 日:星期一(法定节假日除外)
邮编:063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