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墨模雕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墨模雕刻始于唐代,是制墨家、画家和刻工共同努力的结晶,墨模雕刻是先请画家绘图,然后将图分别拓在数块木制内模印版上按图刻制。宋代以来,徽州一带的制墨业日渐兴盛,墨式造型和雕刻艺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至明代中叶,邵格之等四大制墨名家的产生,墨模艺术也进入了黄金时期。墨的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形状,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象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