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华

河海大学教授方国华,女,汉族,1964年9月出生,安徽定远人。现任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水利规划、水利技术经济专委会主任,江苏省水力发电学会水资源专委会委水务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学习工作经历
1982.06~1986.07 合肥工业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读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6.09~1989.06 合肥工业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水资源优化规划与管理方向,读硕士,获硕士学位;
1989.09~1992.06 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水资源优化规划及技术经济方向,读博士,获博士学位;
1992.06~现在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0.06~2000.09 荷兰德尔夫特大学,访问学者;
2001.03~2002.01 江苏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 挂职锻炼。
1995年4月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4月晋升为教授,2003年6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负责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基金、水利部纵向及生产单位委托项目40多项,主要包括:新财税制度下水利水电项目经济评价、黄河水资源费政策研究、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建设项目统计参数分析与造价管理体制研究、江苏省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分摊研究、安徽省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水价核算及水价制度研究、江苏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研究、水环境保护的经济法律措施研究、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水利项目后评价、澳大利亚的水管理研究、水环境保护效益费用分析及信息系统开发、上海市河道长效管理规划、江苏省水务一体化及市场化进程调研、水价形成机制研究、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江苏省水利投融资机制及运行管理方式研究、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甬江流域洪水复核及城市防洪能力评估、水库管理区生态环境修复与景观建设规划、南四湖调洪演算模型研究、南京市雨花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城市水管理综合对策研究、南京市高淳县固城湖水源地保护规划、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农业供水价格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机制研究、无锡新区水系规划等。
教学和科研
主讲了《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利水能规划》、《工程水文》、《工程经济》、《工程财务会计》、《管理工程概论》、《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水资源技术经济》、《最优化方法》、《多目标决策理论与方法》、《水利水电工程运营管理》等本科及研究生的课程。
负责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基金、水利部纵向及生产单位委托项目40多项,主要包括:新财税制度下水利水电项目经济评价、黄河水资源费政策研究、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建设项目统计参数分析与造价管理体制研究、江苏省水利投入与国民经
济发展关系研究、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分摊研究、安徽省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水价核算及水价制度研究、江苏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研究、水环境保护的经济法律措施研究、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水利项目后评价、澳大利亚的水管理研究、水环境保护效益费用分析及信息系统开发、上海市河道长效管理规划、江苏省水务一体化及市场化进程调研、水价形成机制研究、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江苏省水利投融资机制及运行管理方式研究、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甬江流域洪水复核及城市防洪能力评估、水库管理区生态环境修复与景观建设规划、南四湖调洪演算模型研究、南京市雨花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城市水管理综合对策研究、南京市高淳县固城湖水源地保护规划、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农业供水价格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机制研究、无锡新区水系规划、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等。
在研项目:南京市高淳县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综合规划,水环境保护投入产出研究,南京市应急水源地研究,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研究等。
在研项目:南京市高淳县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综合规划,水环境保护投入产出研究,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南京市应急水源地研究,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研究等。
论文论著和获奖
在总结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基础上,主编了教材和论著7部;发表了有关科技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50多篇。其中有5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
方国华少将


(1904—1984.3.24)安徽省贵池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政治部政务处科员,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四师政治部政务科科长,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民运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团政治处主任,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冀晋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第十九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军政大学干部总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训部干部处处长,公安部队干部部副部长,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