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宏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侯宏堂
侯宏堂

侯宏堂,男,1971年生,安徽定远人。1989年由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保送至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93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教务处工作。1997年考取并调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朱良志教授研习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学。2000年7月毕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晋升副教授,并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二等奖。同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胡晓明教授研习中国文学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学术史。2007年7月毕业,获博士学位。

一、主要研究领域:

1.中国美学史 2.中国文学批评史

3.中国近现代学术史 4.中国传统文化

二、主要讲授课程:

1.《中国文学批评史》 2.《中国古代文论》 3.《中国文化概论》

4.《中国美学史》 5.《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

三、承担主要课题:

1.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南宗禅学与中国诗学研究”(2000jqw05)

2.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2003jw073)

3.参与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课题“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世界”(01jazjd720013)

四、参与编著教材:

1.《中国文化概论》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2.《中国美学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五、发表论文(部分):

1.《“天人合一”观早期发生历程》

(原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1年第2期摘要介绍)

2.《论阴阳辩证思维及其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影响》

(载《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3.《内向思维与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主体精神》

(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

4.《阴阳学说与中国人的宇宙观》

(载台湾《中国文化月刊》,2003年11月第275期)

5.《阴阳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意蕴》

(载《国学研究》,第十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阴阳观念起源新探》

(载台湾《中国文化月刊》,2005年6月第294期)

7.《试论朱熹<诗>说的美学意义》

(载《国学研究》,第十八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陈寅恪对“宋学”的现代诠释》

(载《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6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