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镇
柏树镇
一、概 述柏树镇地处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位于革命老区宣汉县城30余公里处的西南部,是宣汉县文化名镇。明末建场,1932年置柏树镇,1949年改柏树乡,1958年改柏树公社,1984年复柏树乡,1985年改柏树镇。东与开江县回龙镇、长田乡相接,北邻宣汉县七里乡、宣汉县天宝乡,西靠达州市通川区盘石乡,南接达县江阳乡、亭子镇、麻柳镇。兴场立市逾千年之久,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也是明月江流域三县一区10多个乡镇进出和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
地理风景有观音寺,九军平,太平寨,邻近有4A的真佛山,观音寺海拔一千多米,多以松树为主,地势险恶,有野鸡,野兔,野猪, 九军平,海派七八百米,以水库为主,长年养鱼,有的鱼甚至有3米长,200多斤,太平寨,在九军平的对面,海派相当,是以前地主居住的地方,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处于柏树的西南方,四周有很漂亮的壁画,其中有弥勒佛,卧佛,土地神,洗马池,是每年春节游玩的地方。
柏树镇观音山,还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观音山有史始,官与官,官与民,是与非,正义与邪恶……烽烟不断,战争连绵,留下了无数风流人物的足迹,为世人传颂。1796年,白莲教义军就在观音山一带集结,威震朝野,清军在此与义军进行了无数次交战。1920年,江防军余际唐进攻达县靖国军颜德基,颜德基的“敢死队”就常在观音山一带活动。1922年至1924年,四川陆军第一军旦懋兴的余际唐德部队和二军杨森的唐式遵部队就曾在观音山一带激战无数次。1933年,红四方面军解放了柏树镇,在观音山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红军建的战壕、踹米石至今还清晰可见。
二、沿革柏树镇,古为殷商西方部族,土著民族为巴人。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其宗姬封于巴”(《华阳国志》),地即属巴国领域。
公前316年,秦灭巴蜀,地为秦国领属。
公元前314年,秦行郡县制,属巴郡(治江州,今重庆)宕渠县(治今渠县土溪乡城坝村)地。
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统巴、蜀、汉中31县,地即属汉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宕渠县为益州巴郡所领。
公元24年(以下省公元二字),公孙述称王巴蜀,地为他所建立的大成国管辖。
公元36年冬,东汉灭述统一巴蜀,和帝永元年间(89~104年),分宕渠县北部地方置宣汉县(今达县市)取义宣扬汉王德威,仍属益州巴郡。
献帝建安六年(201年),改属巴西郡(治今阆中保宁镇)。宣汉县其时管辖现在的达县、宣汉、开江、万源、通江、城口等地区。
214年刘备占据益州。216年,刘备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今渠县土溪乡城坝村),领宕渠、宣汉两县,属益州,222年省宕渠郡,后主刘禅延熙(238~258)中曾复置,“郡建九年省”,地划归巴西郡。仍属益州。
263年,曹魏灭蜀后属梁州。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立平州县(今平昌县),废宣汉县。
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分巴西郡复置宕渠郡并宣汉县,郡领宣汉、宕渠、汉昌三县,属梁州。
303年,梁州郡县没于李特,宕渠郡实废。
304年(永兴元年)李雄建立了成汉政权,复置宕渠郡,仍领宣汉等3县。
347年东晋桓温灭成汉,地归东晋;373年,则为符坚的前秦所领;385年又还东晋,404年为谯纵所据,413年再还东晋。
420年,东晋灭亡。统治长江流域的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依次领有巴蜀地方。
宋初(此处指420~439年间)新立巴渠郡(治今达县)辖与郡新立的宣汉、始兴、巴渠、东关、始安、下蒲(440~462年间立)、晋兴7县,其中2县在今南坝镇镜内,即巴渠(治今南坝镇黑溪寺)、东关(治今五宝乡境)。齐梁领属仍旧。
553年(西魏废帝二年),西魏攻取巴蜀,改宣汉为石城。
恭帝二年(555年)分新安县东部乡里置东乡县(治今普光罗家坝),并在此置石州、巴渠郡。
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废石州及巴渠郡,仍于东乡置三巴郡,郡领东乡、下蒲,改南晋郡为和昌郡,省东关入宣汉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十一月,“罢天下诸郡”,省巴渠、下蒲入东乡县,废三巴郡改属通州;废和昌郡,宣汉属并州。
五年(585后),自并州(前南晋郡)北二百里迁宣汉县治于东关故城(指和昌郡,今五宝乡境)。随即又废并州,宣汉也改属通州。
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州为郡”,通州改名通川郡,宣汉等四四县为其所属。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通川郡为通州,辖东乡、石鼓;又于宣汉置南并州,并置东关县(今五宝乡境)为其所属。
贞观元年(627年),废南并州,省东关入宣汉。唐太宗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镇境属山南道。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分全国为15道,镇地属剑南东川道。
907~964,前蜀、后蜀统治期间,道、州、县的领属关系未作变动。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为达州,辖东乡、巴渠、石鼓、宣汉。五年,省宣汉入东乡县。镇地属巴渠县,达州管辖。
1279年,元朝统一了四川。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东乡县、巴渠入通川县,隶属四川行省川南道夔州路的达州。
1363~1371年,四川为反元农民领袖明玉珍建立的大夏国所统治。
1371年6月,明朝控制四川,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夔州府。
正德九年(1514年)改属达州。崇祯十八年(1645年)五月,张献忠部破东乡城,属农民革命政权大西国。
1644年,清政权在北京建立,但到顺治十四年(1675年)张献忠余部杨秉胤,在今塔河乡小城寨战败降清,地始属清朝统治。初属四川省川东道夔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改属直隶达州,嘉庆七年(1802年)升达州为绥定府,东乡仍为所属。
1911年(辛亥)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义,11月30日东乡起义,东乡军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东乡为重庆军政府所辖。2月,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即属蜀军政府;3月,蜀军政府改名四川都督府,东乡为川东道绥定府属地。
民国3年袁世凯废府设道,镇地属四川东川道。秋。因避免与江西省东乡县同名,且古为宣汉县地,改名宣汉县。宣汉县先后(民国5年4月至22年10月)为护国军、靖国军、江防军、西北自治后援军和援川陕军、川陕边防军所统治.1949年12月17日解放军入城,宣汉解放,属川北区达县分区。
1952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改属达县专区。
1968年改为四川省达县地区,1993年更名为达川地区。
2000年又撤除地建市,改为达州市。柏树镇仍为所属,至今未变。
三、自然地理气候特征
柏树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受海拔高度影响大,境内立体气候明显。海拔500米以下地区春早夏热,雨水集中,旱涝交错,多风、秋雨,冬暖霜雪少,属四川盆地严热带气候。海拔800米以上地区春迟秋早,夏短冬长,具有分缘山地温带气候特征。镜内四季分明,传统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初日。
季风环流对镜内气候产生影响。冬季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受西北冷空气影响,气候干冷,夏季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受东南及西南暖湿空气影响,湿热多雨。
河流
柏树镇境内河流属嘉陵江水系,新宁河经开江县回龙镇、宣汉县七里乡纵贯柏树镇全境于达县江阳乡汇入明月江;再经明月江州河(州河以流往达州得名)、巴河于渠县三汇镇汇为渠江,南流于合川注入长江的一级支流----嘉陵江。
四、教育截止2009年柏树镇内有九年制中学校1所,完全中心小学1所,教学点17个。
1.柏树华英中学
宣汉县柏树华英中学是全日制农村单设初级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负责柏树镇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育,学习年限为三年,对毕业生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宣汉县柏树华英中学,地处宣汉县柏树镇月潭河畔,青山绕拱,绿浪葱茏,景色秀丽。民风朴淳温馨,陶然万物情,酣乐于书香中,山灵水秀,俊彦辈出。学校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绿化带分布有序。 柏树华英中学的前身私立瀹智初级中学创建于1942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历经沧桑,校名几经更改,先后为达县农校、县五中、柏树中学、柏树职业中学。1992年2月,宣汉县柏树镇中心校初中部分离单设,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柏树镇初级中学。选址为县农校旧址,与宣汉县柏树职业中学仅一墙之隔。1994年暮春,燕飞绿浪盈野之时,台胞李德华张秀英伉俪还乡,慨然捐资建校,更名为“柏树华英初级中学”。于1997年6月与宣汉县柏树职业中学初中部合并,再次更名为“宣汉县柏树华英中学”。
2.柏树镇中心校
柏树镇地处宣汉南隅,东与开江接壤,南与达县、通川区毗邻,是四县八乡结合部,人杰地灵,素有文化之乡之称。柏树镇中心校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原名达(达县)东(宣汉)柏树场公立瀹智两等小学,首任校长王郁南以“瀹智”命名此校,旨在疏导、启迪学生智力。柏树镇中心校创办至今一百年来,遵循“瀹智”宗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解放前有革命烈士,赴延安进步青年,赴日留学生,旅美华侨。解放后,培养了全国各地的国家干部、工人、解决军六千多人,其中有大学教授、工程师,党政军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同时还培养了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为发展家乡的两个文明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五、文化
柏树镇是宣汉县文化大镇,2009年新建成宣传文化中心一所,图书、阅览、舞厅等宣传文化活动设施齐全。
柏树镇有四川省宣汉县柏树镇综合门户网站一个。柏树新闻网。
柏树镇目前筹备创办的《柏树文学》杂志将在2010年5月出版。
柏树镇目前有出版有报告文学集《情洒海西》(谯家怀与朋友檀儒馨合著)1部。(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纪实文学《我在南方望故乡 谯家怀著》(上集)《梦在达州》、(下集)《回首宣汉》2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六、卫生
柏树镇 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及便民药房17个。
1.宣汉县柏树镇卫生院
宣汉县柏树镇卫生院位于达州市达县、开江、宣汉和通川区四县(区)结合部,是宣汉县的南大门。
柏树镇卫生院始建于20世纪五十年代,占地1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卫生服务辐射邻近6个乡镇近8万人口。
七、经济
柏树镇乡镇企业有煤矿、机砖厂、砂场、矿石厂、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柏树镇境内物产丰富,盛产煤矿、核桃、柑桔、苹果、李子、木耳、香菇等经济作物,适生五味子、天麻、柴胡、杜仲、大黄等中药材,以养猪、养鸡、养蜂为主的养殖业初具规模。柏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畅通,截至2009年底全镇有个体工商户550多户,从业人员一千余人,是明月江畔达县、开江县、宣汉县、通川区、四县区最大的人流物流中心。
八、旅游
柏树镇名胜风景有: 宣汉县观音山省级森林公园、太平寨、高洞电站、九军坪水库、冒火山等风景。
宣汉县观音山省级森林公园
观音山省级森林公园观音山,海拔1058米,原名大行山,传说一只大鹰飞至此山,三天三夜,不食不动,人们视鹰为神,当地人开始发起修建寺庙。当人们不知把寺庙建在何处时,却发现了山顶有煤炭;当人们把盖寺庙的砖瓦烧制结束时,煤炭突然又消失了,煤窑里冒出汪汪清水,天然水井生成了,僧人们就此耕地种菜。传说寺内观音菩萨特灵,信徒们将大行山改叫观音山。又有人说,是因为达县有座真佛山与此山遥相呼应,故此得名观音山。观音山素有“鸡鸣闻三县”之说耳。宣汉观音山省级森林公园西连宣汉柏树镇,东与开江县长田乡相邻,南接达县花红乡。北抵宣汉七里乡。森林面积24488亩,森林覆盖率达95%。公园距宣汉县城45公里,达州市36公里,开江县城35公里。在“十一五”期间,兰州至上海的高速公路将通过观音山。
九、特产
柏树镇物产丰富,有着丰富的资源;人杰地灵,柏树人有着大巴山人民勤劳朴实的作风;交通便利,农林牧产业发达,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为宣汉县经济实力雄厚的镇之一。柏树镇观音山省级森林公园是旅游开发的希望之地,柏树镇天生丽质、处处是景,境内群山环绕,峰峦叠翠,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多种国家保护植物和动物。柏树镇境内物产丰富,盛产煤矿、核桃、柑桔、苹果、李子、木耳、香菇等经济作物,适生五味子、天麻、柴胡、杜仲、大黄等中药材,以养猪、养鸡、养蜂为主的养殖业初具规模。
十、人物志传记
周聚五
十年代初,巴山南慧诞生了一名革命先烈周聚五。聚五名正奎,字之衰,1904年6 月18日(清光绪 年甲辰)生子宣汉县柏树场街道。8岁时蒙就读于柏树场瀹智小学,1918年春考入浙并工专(杭州)1924年夏辍学返乡,同年秋在柏树尚材小学教书,次年任柏树瀹智小樘校长,1928年至1929年在达县亭子、蒲家小学教书(在该校参入中国共产党),继而在达县联中任团图书馆理员。以此为掩护从事地下党的活动,直至1933年3月在达县城被反动派杀害,年仅29岁,成为光荣的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