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高德院

高德院位于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的长谷,是一间佛教净土宗的寺院。供奉的本尊阿弥陀佛一般人称为“镰仓大佛”,坐落于大异山。开基(创立者)与开山(初代住持)均不明。

这座寺院拥有日本最著名的佛像之一—大佛—一座高达13.35米,重约93吨的露天阿弥陀佛青铜塑像,它的尺寸在全日本仅次于位于奈良市东大寺的另一尊佛像。

根据寺院有关青铜像建造的相关记载,这座塑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52年的镰仓时代。然而,我们并不清楚寺院记录中那座当时正在建造的塑像是否就是今天这座大佛像。这座佛像曾经位于一座寺庙建筑中,而原本容纳大佛的木质寺庙建筑毁于15世纪末室町时代的一场海啸,但佛像却保留了下来。

这座佛像在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作于1901年的小说Kim的最初章的前言中被称为“镰仓大佛”(The Buddha at Kamakura)。

起源与历史高德院是以日本国宝的青铜制阿弥陀佛坐像、俗称镰仓大佛(也称为长谷大佛)为本尊的寺院。全名是大异山高德院清净泉寺(しょうじょうせんじ)。

高德院当初是否以镰仓象征的大佛为本尊这一点外,关于草创时期的开山与开基等不明的地方甚多。而且大佛造像的经纬,因谁而建造等情况也缺乏相关资料,仍然未明。有说寺院初时是镰仓市材木座的光明寺里院搬迁出来的,但亦不肯定。

寺当初属于真言宗,由镰仓的极乐寺开山的忍性(にんしょう)一类密宗僧人当住持。后来归于临济宗,成为建长寺的属寺。江户时代正德年间(1711-1716年)由江户増上寺的祐天上人重新兴旺以后归于净土宗,成为材木座的光明寺(净土宗关东总本山)的属寺。

关于大佛的建造,正史《吾妻镜》记载在历仁元年(1238)开始建造木像大佛,五年后完成。同一本《吾妻镜》当中,亦有记载在建长4年(1252)建造铜像大佛,但木像大佛与铜造大佛两者之间的关系与造像的经纬至今仍然未明。当初做了一个木像大佛,但因某些原因失去,就建造了现在见到的大佛来代替,这个解释虽然简单直接,但几乎成为定论。

根据《吾妻镜》记载,大佛是由一位名为“净光”的僧人发起,但除此以外就没有更多关于净光的事迹。还有一些认为这样一个巨像只因一位僧人的发愿、劝导而建成并不合理,背后镰仓幕府可能有份参与,但同样因为缺乏同时期的史料,仍然不出推测的范围。建造大佛的雕塑家是One-Goroemo和Tanji-Hisatomo。

大佛曾位于一座寺庙建筑中,但后来建筑在室町时代(明应4年(1495)和明应7年(1498)两种说法均有)被海啸摧毁。从那时起,大佛便不再位于室内而在露天。1960-1961年间,大佛曾经历过一次修缮。在那次修缮中,大佛颈部结构被加强,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抗地震措施。

镰仓大佛所立之处的地名本来是长谷的“おさらぎ (Osaragi)”。因此限于镰仓大佛,当只写成“大仏”时也会读做“おさらぎ”。还有因此地名而来的姓氏写做“大仏”,读做“おさらぎ”。作家大佛次郎跟大佛家系并无关系,只因为住在“大仏”的后面,所以改这个笔名。

文化财产铜造阿弥陀如来坐像(国宝)大约高13.35米,重约93吨。被指定为国宝的原因除了是体积大,更因为是代表镰仓时代的佛教雕刻。与后世经过甚大补修的奈良东大寺大佛比较起来,镰仓大佛完全保留了造像当初的风貌。起角、平面的面相、低肉髻、带点陀背的姿势、头身比例上头比较大等等,都显示出镰仓时代流行的“宋风”佛像特色。

境内还有安放着被认为德川秀忠(2代将军)曾经拥有的圣观音(しょうかんのん)像的观月堂,及与谢野晶子的“镰仓やみほとけなれど釈迦牟尼は美男におわす夏木立かな”歌碑等。

大佛像重量:93吨

高度:13.35米

脸长度:2.35米

眼长度:1.0米

口长度:0.82米

耳朵长度:1.90米

双膝宽度:9.10米

拇指周长:0.85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