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歌
1、词语【词目】赞歌
【读音】zàn gē
【词性】名词
【释义】赞美歌颂;赞美事物的歌曲或诗文。
【示例】让我们唱响心中的赞歌,献给伟大的祖国。
【详细解释】
1. 赞唱;歌唱。
《清史稿·礼志四》:“司祝一叩,兴,司俎赞歌‘鄂罗罗’,众和歌。”
2. 赞美歌颂。
郭沫若《文艺论集·批评与梦》:“近代动物学家说一切的啼鸟大概是为恋爱而求凰,或者我们的杜鹃也如像 欧洲 中世纪的浮浪诗人一样,在赞歌它的情鸟也说不定。”碧野《长江奔流》:“我赞歌 长江 ,我赞歌武汉!”
3. 赞美事物的歌曲或诗文。
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活的中国》序言中有几段,可以说是一个外国人为‘五四’以来 中国 人民轰轰烈烈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所唱的赞歌。”《人民日报》1982.1.4:“这种近乎背水一战的竞技状态,在赞歌声声的温暖气氛中是很难达到的。”
2、同名电影译名赞歌

片名A Song Of Good
年代2008
国家新西兰
类别犯罪/剧情/神秘
语言英语
字幕N/A
片长121 Mins
导演Gregory King
主演Gareth Reeves ....Gary Cradle
马修·桑德兰德 Mathew Sunderland ....Denis
Ian Mune ....Ron Cradle
丹妮尔·考麦克 Danielle Cormack ....Rachel Cradle
Jonathon Hendry ....Glen
Caleb Griffiths ....Laughlin Cradle
Darien Takle ....June Eskleson
Jarod Rawiri ....Howie
简介
赞歌讲述了一个28岁男子Gary Cradle在犯下可怕罪行后如何自我救赎的故事。
《赞歌》胡松华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作品之一,创作于六十年代。胡松华演唱四十年来流传不衰。歌曲以饱满的感情歌唱伟大的祖国。既具有颂歌热烈高昂的气质,同时具有蒙古长调的典型特点。
3、胡松华连夜赶写《赞歌》歌词《东方红》演出前夕,周总理看到“伟大节日”一场中只有藏族女声独唱,其他各民族演员都跳“哑巴舞”,立即把导演找来说:“这不符合民族生活的真实情况,应在藏族女声独唱的前面,加一个蒙古族的男声独唱。”当时写词的诗人们都走了,找谁来写这首蒙古族的独唱歌词呢?导演这下可犯了难。有人提议不妨让熟悉蒙古族人民生活的胡松华试试。于是,正在北京参加《东方红》排演的胡松华在半夜12点接到了一个新的紧急任务:连夜拿出一首蒙古族独唱歌曲。
胡松华领命后立即投入创作。好在他之前曾在内蒙古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采风活动,美丽草原上那翻腾的草浪、热情好客的牧民,以及草原人民对党的深情很快在他笔下汇成了一曲优美的《赞歌》。第二天一早,当编导们看到胡松华交上来的歌词,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周总理对歌词也很是欣赏,说:不要请作曲家另写曲子了,就采用民间流传的曲子改编。于是胡松华又以蒙古族牧歌《小黄马》的曲调为这首歌谱了曲。随着《东方红》的演出,《赞歌》在亿万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感情共鸣,成为传唱至今的一首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