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省常州市地处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长江下游金 三角地带,东倚全球新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市。全市市区人口260万,人 均GDP已达3000$(美金),并已与毗邻的几座中型城市一并发展升格为特大城市,与上海共同组成中国未来经济最发达的国际都市圈。常州又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们具有追求文化艺术的传统,艺术教育目前已成为社会投资与消费的一大热点。常州文化艺术学校是常州唯一一所专业艺术学校,目前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创建于1970年的常州文化艺术学校,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冬夏,如今的艺校已发展成为占地33亩、建筑面积30000平米、教职工近百人,在校学生千余名的现代应用型专业艺术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分别授予该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及“省(部)级重点艺术中专校”的称号,这也是目前省内唯一一所省(部)级中专艺术学校。
学校现有中专、高职、大专、本科(联办)等多个办学层次,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声乐、器乐、键盘、群众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国际标准舞、计算机辅助装潢设计、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数码动画设计、艺
术品鉴赏与经营、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雕塑与陶艺设计制作等多个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专业。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是全省最早创办的唯一具有高职、大专、本科三个层次的专业。毕业生已遍布省内各大电视台、电台。
学校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全、先进,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教学楼、练功楼与精美的园艺交相辉映。学校装备有中央空调、电梯的练功场及琴房、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等,校园网络业也即将建成。另外,专供播音专业学生使用设施先进的演播大厅及录音室可以使同学们获得更多的模拟实战机会。该校内部的吴青霞艺术院,富有中国古典民族建筑艺术风格,环境优美典雅,珍藏着许多包括吴青霞、徐悲鸿、刘海栗、傅抱石及扬州八怪的艺术珍品、极品,是当前常州市外事交流的重要窗口。迄今为止,该校已成功接待多批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等地的专家、学生的观摩与交流。硬件只是学校发展的物质条件,我们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逐渐培养出了一支以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设计师领衔。爱岗敬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从高校和社会各界邀请专家教授来校任教,专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30%强。多年来,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宗旨,狠抓教学质量与管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课程设置重在提高学生基础能力、专业特长及文化素质。聘请名师担纲绝大部分文化基础课的教授,以多元化的艺术选修课及第二课堂来丰富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并与名企业联办创业实习基地,把课堂延伸到车间和设计室,使其具备适应社会竞争所需的强拓展力和适应力。历年来该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及市级比赛中屡屡获奖从该校毕业的学生,更是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许多学生在读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已被多类用人单位签约,热门专业学生更是僧多粥少、炙手可热,就业无虑。另有部分学生升入高等艺术院校继续深造。
如今:

新校区表演艺术中心江苏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艺术分院)系江苏省第一所升格的高等艺术职业学校(前身为江苏省部级重点常州文化艺术学校),2006年12月学校完成整体建设搬迁,“新常艺”占地150余亩,建筑面积6万M2,如今新建成的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艺术气息浓郁,环境幽雅、设施配备精良的时尚、现代、简约,融新古典欧式风情园林街区的现代化高等艺术专业学府。
学校办学三十九年来,依托长三角深厚的人文底蕴,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发达的经济环境实施了跨越式发展。升格后的该校,在立足“市场需求与就业”为导向,以“重实践、树品牌、创特色”为办学宗旨,重点致力于“促内部管理,走内涵发展,建设和谐新常艺”;学校现已基本形成完善、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培养应用型、实用型艺术专业人才的办学格局,聚集了众多艺术领域资深教师,为全国各艺术院校、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部队文工团、广播电视系统、艺术设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并有一批毕业生在国内外表演艺术领域或创意产业取得了知名成就。
“新常艺”广泛开展国内国际艺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及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意大利等一批国外知名艺术院校合作,拓展资源整合,探索现代办学途径,打造办学品牌。2008年“新常艺”为了实施提升内涵发展,在各类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大环境下,提出“提高入学门槛、压缩招生规模、、实施精品教育”的发展思路,力争将“新常艺”建设为一所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明显,品牌效应显著,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等艺术专业学府。
办学特色:
◆以“市场人才需求与就业”为导向,以“重实践、树品牌、创特色”为办学宗旨,。
◆ 注重“人品+艺品+能力”的培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 各专业实行项目教学,实践与教学一体化,课堂与社会结合。
◆ 上百家实践基地延伸学校专业产业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终身发展力。
常州文化艺术学校,创建于1970年,当时为“常州市革命文艺学校”,旧址在人民公园;1992年迁入现址——常州市西环路2号。1993年改名为“常州市戏剧学校”,1995年改为现名。常州文化艺术学校是常州唯一一所专业艺术学校,也是江苏省唯一一所省(部)级重点中等艺术专业学校。目前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上海音乐考级常州考试中心,北京国际标准学院江苏省后备人才基地及考级中心。
三十余年来常州文化艺术学校积累了先进办学理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并始终将其作为宝贵的财富渗透到学校的办学全过程中。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人事部和省文化厅分别授予我校“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及“省部级重点艺术中专校”的称号。学校现已形成完善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办学格局。拥有“星空间现代实验艺术团”、“星空间设计工作室”、“星工坊剧场”、“星工场演播厅”、播音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电钢琴室、语音室、校园宽带网、视听欣赏室、专业级舞蹈房等设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美的欧陆风格校园。学校现在校生千余人,教职员工专、兼职近150人,拥有一支由国家一级演员、教授、国家播音指导、著名歌唱家、外国专家、学科带头人等构成的富有爱心与责任感的师资团队。学校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声乐、器乐、群文舞蹈、芭蕾与现代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国标标准舞、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环艺设计、数码动画设计等专业;其中,国标舞专业和芭蕾与现代舞专业是省内唯一设置的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是全省最早创办的唯一具有高职、大专、本科(联办)三个层次的专业。艺术教育已形成品牌效应,其中所培养的学生荣获全国“白玉兰”奖、“金话筒”奖等,并进入省电台、中央电视台工作,有的已成为日本著名高校的客座教授。学校毕业生以“能干、实干、肯干”而广受各用人单位的欢迎,部分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功底考入高等艺术院校进一步深造。“产、学、研”学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筑了发展的宽带通道。
2006年,常艺校征用规划土地150亩,并斥资近6000万元建造3.3万平方米新校舍及配套设施,建成后的新常艺占地面积达150亩,校舍面积近6万平方米。从硬件上基本满足江苏省教育厅对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要求,常艺校可籍此新的硬件平台,进一步加强内涵和特色建设,扩规增容,向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新台阶冲刺,力争在2年左右时间内升格为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并努力使之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名的优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新常艺是文化与教育、职教与普教、城市与新农村建设,国有资产与民助资产相辅发展的多元化集聚整合与优势互补及创新多赢的项目。体现了当前社会事业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与创业创新创优发展的时代理念与精神。当前学校提出了“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第三次创业口号。努力从快速增长的粗放型发展向内涵特色型发展模式转变,向着艺术人才培养、艺术管理培训、艺术干部轮训、市民艺术教育、艺术培训考级、艺术信息交流六大基地的高等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奋进。为我市、我省建设文化强市、强省,振兴文化艺术产业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