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花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太平花鼓

太平花鼓

原本是满族人用来祭祀、祷福、驱邪和庆寿时所进行的歌舞表演形式。清代后传入天津民间,成为节日庆典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内容。虽然民间有人传说此歌舞形式起源于唐朝武则天时期,但现有史籍中未曾有明确记载。

太平鼓的造型有圆形、桃形和六角形等多种形式,鼓边均是铁圈环包,上面蒙以羊皮或驴皮(少有纸或丝等材料),鼓面上大都画有龙腾云雾的形象,柄下缀有数对铁环。由于太平鼓的整体造型颇像团扇,故民间也有称此为“扇鼓”的。表演中,当太平鼓鼓体随强烈的节奏转动时,鼓面上的游龙呈跃出之势,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