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以学校所设专业为馆藏特色,形成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并存、实际拥有资源和远程可利用资源并举、与董事单位共享共建的综合性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图书馆重视现代化、数字化建设,采用了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数字化管理加工平台。除向读者提供一般阅览、外借、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科技查新、代查代检、数据库培训等基本服务外,重点加强了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管理手段、舒适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了高效、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切实有力的支撑。
校图书馆目前在用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业务辖全校14个资料室(资料室总面积4788平方米);图书馆分为二个部分,校区西苑是以工学收藏为主的工学馆,东区中心馆舍于2003年启用。全馆设有各类阅览室、自习室30余个、阅览座位4729(另有电子及多媒体阅览630)席,功能齐全,环境优良。截止2007年8月,馆藏资源总量375.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96.8万册,电子书刊折合178.8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2171种,中外文电子期刊3万余种;网络及镜像数据库29个。馆藏突出材料、资源、环境、计算机、电子、机械、建筑、农学等本校重点学科。
近几年来,学校大力进行资源建设,纸质图书、电子资源均得到较大发展,在学校资金十分紧张情况下,资源购置连续几年增长,其中年增新书大于11万册,电子资源的也呈直线增长。
图书馆与董事单位资源共享共建,是我校图书馆重要的建设特点。近年来,合作共建逐步增加,如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信息中心的合作,大幅度提升了我校国防专业、化学类、物理类、材料类、电子类等专业资源获取能力。
图书馆以网络化、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图书馆始终积极探索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办馆效率。自1995年起即开始建设自动化管理系统,从PC+Server的DOS版的文津系统(西山校区为金盘系统)逐步升级改版到目前的综合性能良好的汇文系统,并建立有不间断电源、远程备份等保障手段,系统连接全校14个资料室,统一编目平台,为图书馆的高效运作及全校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保证。图书馆作为全校的信息中心,与网络中心直接建立了千兆级连接,所有终端100兆到桌面,为校内外读者提供了高速、稳定、有效的电子资源访问保障。图书馆积极构建网络化服务平台,构建了SAN结构双路冗余光纤存储设施,与DAS结构的直接访问磁盘阵列共同构成总量达15T的本地海量存贮体系。保证了网上资源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目前,图书馆全部基础业务包括文献借阅、电子阅览、信息检索、学科导航、文献传递等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形成了由网络数据库、本地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构成的网上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为不同层面的读者提供题录、文摘、中外文期刊、会议论文以及电子图书的查询、浏览和下载服务。图书馆还引入超星数字化加工平台,为教师提供课件资料、为学生提供参考工具,为研究人员提供最新专题资源库。
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管理,淡化藏书功能,突出使用效果,强化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所有馆藏对所有读者全部开放,图书期刊全部开架服务。采用全馆开放、分区管理运作模式,全馆周开放达105小时。馆内设施先进,舒适的阅读环境和良好学习氛围,已经成为全校学习中心。图书馆及馆藏文献利用量逐年提高,自习阅览室经常满员运转。电子资源利用逐年增加。据统计,仅CNKI一个数据库的下载量2006年即达119万次。
图书馆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系列课程教学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文献检索系列课程自1984年起正式开设并不断改革、完善,采取了强化操作、精简学时、普及推广等措施,大大提高了读者受益面,提升了全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馆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近年来发表教改等科研论文100余篇,编著并正式出版教材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