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

作者:赵剑英,陈晏清主编

ISBN:10位[7802308364]13位[9787802308367]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1

定价:¥69.00元

内容提要20世纪后期以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生活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一种系统而有说服力的话语,为此而建构一种适应现今政治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已是当今中国之迫切需要。本书汇集了国内近40位著名学者围绕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从不同学术方向、角度和层面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为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和思想智慧。

编辑推荐20世纪后期以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生活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使得作为对于政治生活之哲学反思的政治哲学在国内外都已成为显学。在一系列事关当今中国政治生活之根本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应有一种系统而有说服力的话语,为此而建构一种适应现今政治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已是当今中国之迫切需要。本书汇集了国内近40位著名学者围绕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从不同学术方向、角度和层面提出的问题和进行的研究,为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和思想智慧。

目录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是当今时代和中国发展的理论要求

——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开幕式致辞

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开幕式致辞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

从“理想国”到“法治国”——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何以可能

政治哲学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的考察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两个不同维度

是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一种“政治哲学”

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

西方反思理性的“他者”与马克思实践哲学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

马克思国家观的三大理论创新

论马克思的正义观

交往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全球正义论的哲学视域

全球化与文化冲突——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及其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观点在政治哲学建构中的作用

马克思的解放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概念

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

西方政治哲学的传统及其启示

德国古典哲学的社会主义之路

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

政治决断、政治行动与制宪权——施米特、阿伦特革命解释的效度分析

现代性政治意识终结的两则证明及其意义——简论威廉斯的社会批判思想

“没有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批判”——哈贝马斯论德国知识分子传统

交往权力与权力的合法性

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论拉克劳和墨菲对激进政治的重构

论拉克劳、墨菲领导权理论的语言学基础

G.A.科亨的政治哲学转向及其启示

从资本、阶级到策略、治理——杰索普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

当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视域

政治哲学论纲

论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高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问题的价值考量

可持续发展论域的公平问题

公平竞争的要件与形式

风险社会的政治变迁——反思现代性的政治哲学维度

现代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宽容”5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学术综述

编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