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叠锥[1](cone in cone)是沉积岩层面上出现的一种锥形凹陷,由许多小圆锥体套叠在一起组成,锥底朝上,锥顶朝下。有时它们分叉,形成复锥。锥高1~10厘米,锥角为30°~60°,组成物质为纤维状方解石,少数情况下为菱铁矿、石膏等。锥体轴垂直于层理。多出现于不纯的石灰岩中,如泥质灰岩、泥灰岩、钙质粘土岩等。叠锥的成因尚有争论,一般认为是在成岩及后生阶段,沿剪切面的溶解作用和结晶作用造成的。

叠锥常见于泥灰岩、钙质泥岩中,也可见于石灰岩和方解石脉中。它是由一连串漏斗状锥体套叠在一起所组成。

锥体一般垂直于层面或脉壁,在层面上呈同心圆状,纵切面上呈“V”字型套叠。锥高一般1~10cm,锥顶角30~6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