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滴楼满族乡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温滴楼满族乡
美丽富饶的温滴楼位于凌海的西部,是锦州的北大门,交通四通八达,是进出锦州北部的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村村通柏油路。全乡地势西高东低,分为高山、丘陵、平洼三种地貌类型,自然地貌结构大体分为“七山二坡一分田”,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乡总面积14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林地面积9.4万亩,草地面积5.1万亩,水域面积占一小部分。合乡并村后,全乡所辖12个行政村,温滴楼、富有庄、蔡滴楼、边墙子、大胜、英城子、梯子沟、小沈家台、康家、大茂、新兴,合家,总人口19933人,其中农业人口19437人,农业劳动力9917人,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等民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其中满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33%。
温滴楼满族乡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唐朝就已有人居住,在明代一温姓总兵在此地筑有计时用滴水楼,因此有温滴楼之名。翠岩禅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木参天的岩井寺原始森林,小洞山风景区每天都吸引着大量游客。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蔬菜等;水果主要有苹果、梨、桃、葡萄;矿产资源有金、镄石矿、澎润土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8年,全乡经济总产值16174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594万元,第二产业119663万元,第三产业28488万元;全乡粮食总产达3782吨,农民人均收入4561元。我乡2008年工业总产值148151万元,利税2268万元,规模92330万元,总营业收入116363万元,规模88636万元,GDP工业增加值27397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6265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06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4个,1000万元的1个;实缴税金2077万元,其中工业1945万元,年缴税金100万元的企业2个,实际完成指标3个;收入亿元的工贸小区1个,亿元企业3个,规模企业的个数为11个;超额完成养老保险指标195人,缴费金额110余万,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
目前,在我乡投资建厂的规模企业已涉足多个领域,化工、机械、电力、冶金、建筑、旅游等多个方向,这些规模民营企业是我乡经济建设发展的排头兵,为我乡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长足发展的动力支持。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持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区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挥与大城市相邻的地域优势,以满足城市“米袋子” 、“菜篮子”需要为导向,大力改善生产条件和推广农业科技,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一是实施“棚菜工程”建设。在稳定粮食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突出抓好棚室经济和地膜覆盖为主的保护地生产,在梯子沟村、大胜村、温滴楼村建设棚菜生产基地,每年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蔬菜460吨。
二是实施“畜禽工程” 建设,在英城子、梯子沟、小沈台、康家、边墙子建设养殖示范小区。兰狐、猪、鸡、牛、鹿、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兰狐5071只、猪24289头、鸡261000只、奶牛1687头、鹿132头、羊8015只。
三是在“一村一品”工程上,本乡进一步发展具有本村特色的养种植项目,如英城子村成立的养奶牛专业合作社,合家村的干豆腐产业等。
四是实施“果品工程”,在原有果树种植的基础上,在锦义线两侧重点发展苹果生产,完善和扩大了果树种植,新栽果树面积1000亩,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面积1000亩,并完善了标准园建设。
五是林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工造林平均每年可达5000亩,育苗平均每年可达到75万株。
六是水利设施改变了我乡的地貌,全乡现已修建方塘 30 座,打大眼井82眼,农田基本建设平均每年可达2000亩。
多年来,温滴楼满族乡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乡村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及法制建设。全乡有线电视普及率已达90%,已有95%的村达到治安“五无”标准。全乡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已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5所,高标准敬老院1座,文化活动中心1座。
几多拼搏,几分收获,温滴楼满族乡先后荣获“锦州市双拥模范先进单位”、“锦州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锦州市大禹杯优胜单位”,“凌海市农村工作红旗乡镇”、“凌海市招商引资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全面推进了温滴楼满族乡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我们以实干求实效,以实效求实绩,每一项工作都创一流,把我乡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现在的温滴楼,村屯和谐,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勤劳的温滴楼满族乡人民正以全方位的开放姿态,热情欢迎海内外一切有识之士携手并肩共创大业,拼搏进取的温滴楼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将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