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医认为寒毒有内寒和外寒之分。外寒称为寒邪,多在冬季或气温骤变时致病,如外感风寒之后,寒邪伤阳气,轻者发生风寒感冒;若直中脏腑,可发生中寒证,严重者可卒然昏倒。若寒邪留滞经络、筋骨,则造成肌肉关节疼痛,引发寒痹。内寒则是各种因素导致机体阳虚寒盛,都会“阳消阴长”产生寒毒。“寒”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在血液循环。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流通,遇寒则凝滞。当体内有寒毒时,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从而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速减慢,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塞等疾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