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泉王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三泉王村
三泉王村位于所前镇南部青化山麓,由原三泉王和柳家两个行政村于2005年5月合并而成。东隔山丘为山里王村,南翻衙门岭为进化镇诸坞,西北与临浦镇通二村相邻。山溪越村而下,有水泥村道与来娘公路相接,03省道东复线和杭金衢高速公路越境而过,交通便捷,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村民安居乐业。全村由三泉王、外王、窑里沈、李家、柳家等自然村组成。
2006年底止全村共有耕地743亩,其中水田649亩,旱地94亩,耕地中有262亩在围垦地区。有园地、林地2800余亩,茶园570亩,果园959亩,全村共有住户457户,其中本村农业户437户,外来户20户。总人口1424人,本村农业人口1394人,外来人口30人。划分为11个村民小组。全村2006年劳动年龄内人数901人,其中男431人,女470人。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业为主的306人,务工为主的160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98人,从事运输业为主的30人,从事商业为主的65人,其它行业的242人。
原三泉王村,位于所前镇南部,青化山麓的一个山坞中,东隔山丘为山时王村,南翻衙门岭为进化诸坞村西隔石板山为临浦镇华家村,北与柳家村相连。整个山坞深约2.5公里,山溪越村而下,村民散居山坞之中,青山环抱,果木葱笼,有水泥村道与乡级公路相接,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村北越境而过,交通便捷,特产丰富,民风淳朴,村民安居乐业。全村由三泉王、外王、窑里沈、李家4个自然村组成。村民中王姓占绝对多数,据村中收藏的王氏宗谱记载,南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兵部郎中王道立,因目击政局动荡,“拜疏乞归”,慕青化峰山川秀丽,遂自余姚西迁山阴县天乐乡永义里(即现址)肇基发族,至今已有近900年历史。延至王姓第9世王永康,在村中披荆斩棘寻找水源,找到了“虎泉”、“小泉井(亦称牛泉)”、“大泉井(亦称龙泉)”三处清泉,故改村名为“三泉王”。
村址自南朝建山阴县后,属山阴县天乐乡,曾先后称王湾村、永义村,元朝设都、图,为山阴且天乐乡四十都,明朝后为山阴县王湾乡。到民国17年改属绍兴县第十区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改为绍兴县七都七图,民国21年为绍兴县第七区黄湾乡,民国24年并入所前东乡,民国36年划归所前乡。建国后为进化区所前乡,后改为进化区岱山乡,1950年划归萧山时称岱山乡三泉王村,农业合作化初期增建立联兴、同兴、合心、泉兴等5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与邻村合并建立岱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后改为临浦公社所前管理区三泉王生产队,191年缩小公社规模,改组为所前公社三泉王大队管委会1984年改建为三泉王村民委员会,2005年5月与附近柳家村合并止。
村中现存古迹有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的葛云飞墓,为省级文保单位,现由镇组织重修,并建立了葛云飞纪念馆。另有建于晋朝年间的黄湾慧悟寺。立于清嘉庆二年(1797),王氏九世祖王永康墓尚存,三口古泉保存完好,村中还有枫树、香樟、银杏等古木。
原柳家村,位于所前镇西南部,是所前镇规模最小的行政村,上柳家、夏家、孙家3个小自然村组成。其中夏家、孙家还与村中另一郑姓的合组为孙夏郑村。村东、南与山里王、三泉王村为邻,西靠临浦通二村,北为西小江,乡级公路穿村而过,四周又有许多溪流小河,自然环境极佳。
村民中以柳姓占多数,相传柳姓出自姬姓,战国时期鲁孝公子夹伯展无骇生禽,字秀,为鲁士师,谥曰惠,食采于柳下惠,遂姓柳氏。萧山柳姓从义乌迁入,现已传21代。
村址因在西小江东岸,在古代为临浦湖一角,唐朝后逐渐淤积成陆,北宋以后属天乐乡,元朝开始划分都图,属地为山阴县四十都,明朝后改属山阴王湾乡。民国17年为绍兴县十区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为绍兴县七都七图,民国21年属绍兴第七区王湾乡,民国24年并入所前东乡,民国36年并入绍兴县所前乡。建国初先划为山里王村第6组,属进化区岱山乡,1950年划归萧山县后改属苎东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曾建立岱胜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下半年实行高级社后,并入三泉王高级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属临浦公社所前管理区三泉王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属所前公社,建立柳家生产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2005年5月与三泉王村合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