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磡观音庙
简介红磡观音庙是香港九龙最大规模的观音庙,位于红磡差馆里,现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并由华人庙宇委员会负责管理。

历史及结构红磡观音庙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当时红磡三约(红磡约、鹤园角约及土瓜湾约)的街坊合资兴建,庙门额上有“观音庙”三字的石刻,上有“光绪己丑重修”,石刻门联:“座上莲花,饶有西湖三月景;瓶中杨柳,分来南海一枝春”。红磡观音庙曾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及宣统二年(1901年)重修。
红磡观音庙分为三座,正座为观音庙,门头形状如亭,中堂有盖方如庭阶,两进则为正殿;左为“公所”,右为“书院”。现在左边公所改为红磡三约街坊会中医诊所,门联:“公道自在人心,公事期诸公办;所在无分中外,所行无忝所言”;右边的书院则空置。
每年中有4次观音诞,分别是农历的二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的十九日。每逢农历正月廿六“观音开库”,都会吸引很多善信前来参拜及“借库”。
轶闻红磡观音庙在日军侵袭香港时期(1941年12月8日凌晨)先后经历两次大轰炸,附近的屋宇通通被炸毁,而观音庙则屹立不倒,丝毫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