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鱼效应
在企业管理学的诸多理论中有一条著名的企业管理理论:“巴西鱼效应”。据说,此理论来源于一个渔民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老人以打鱼为生,每次出海回来都会将新打的鱼运到集市上贩卖。老人打得是一种沙丁鱼,一种极易在运输途中死去的鱼。其他渔民每将此鱼运到集市时,鱼多数已经死掉,而死鱼是无法卖个好价钱的。然而,老人每每运到集市的鱼,却都十分鲜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很多年后才有细心人发现,老人用于运输鱼的鱼箱中除了沙丁鱼以外,还有一种专食沙丁鱼的天敌——凶恶的巴西鱼。原来老人每次运输沙丁鱼时,为了使鱼箱众多的沙丁鱼不致缺氧死去,便在鱼箱中放入一条巴西鱼,沙丁鱼看到天敌的到来便迅速逃窜,很多鱼的逃窜使箱中的水不断地搅动,增加了水中的含氧量,同时也增加了沙丁鱼的求生欲望。因此,鱼运到集市时自然还在活蹦乱跳。
有些人将老渔民的这种方法拿到企业管理中运用,由此便产生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巴西鱼效应”,也有人叫它“鲶鱼效应”。“巴西鱼效应”主要运用在企业管理革新时,为了打破企业原有僵化的、制约发展的管理体制,企业的拥有者引进新的管理者和新的管理体制,以此引领和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在这里新的管理者即:职业经理人,充当了企业这个鱼箱中凶恶的“巴西鱼”,企业原有的员工则变成了“沙丁鱼”。通常职业经理人的到来,不光会带来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同时也会给企业原有员工带来了职业生存的压力,要么懒散地被巴西鱼吃掉、要么积极地改变工作态度。由于有“巴西鱼”的存在与推进,企业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恢复了发展的活力。很多案例说明,这套管理理论在国外屡试不爽。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理论,还有一则森林狼的管理故事:在一个岛上的森林中狼群与鹿群共存,猎人为了保护鹿而把所有的狼都赶走,结果鹿群吃了睡、睡了吃,变成一群胖鹿,再变成一群病鹿。结果鹿的种群没有扩大,反而缩小了。不得已猎人有将狼带回了岛上,很快鹿群又恢复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