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姓氏源流焦(Jiāo)姓源出有四:

1、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所载,西周初周武王立国之后,封神农氏后代裔孙于焦,建立焦国(在后世的陕州东北百步之遥的焦城),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代以国为姓,遂为焦氏。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所载,周朝时,有王室同姓诸侯国焦国(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南二里之焦城),后被晋国所灭,原焦国王族之后遂以国名为姓。

3、系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春秋时许灵公(即姜宁,为春秋诸侯国许国君主:前581年─前547年)迁焦,其后以地名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

① 据《通鉴》所载,南安焦姓出自氐人;(两晋、十六国时,氐人曾建立“仇 池”、“前秦”、“后凉”政权。)

② 据《华阳国志》所载,南中夷四姓有焦,别为一派;

③ 西夏人中有焦姓;

④ 清满洲八旗姓党佳氏,后改为焦;今满、土家、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⑤ 根据《华阳国志》上记载,古代南中夷(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少数民族中有焦姓,另为一派。

得姓始祖焦伯:神农氏的后裔。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时,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还分封前代圣贤之后,经查访,他找到神农氏的嫡系后裔,就将其封于焦,建立焦国,因其为伯爵,故世称焦伯。春秋时,焦国被晋国所吞并,其后子孙即以故国为氏,称焦姓。他们尊焦伯为焦姓的得姓始祖

焦氏名望焦氏开始频繁活动是在两汉时期,此时的焦姓人物有不俗的表现,其中以焦先与焦延寿为代表。焦先是东汉末年的处士,生平饥不苟食,寒不苟衣,被皇甫谧称之为:“弃荣味,释衣裳,扩然以天地为栋宇,羲皇以来一人而已。”连著名学者蔡邕也曾经在写作中称赞他。焦延寿是西汉经学家,通《易经》。此外,南朝梁画家焦宝愿,明代学者焦竑,清代戏曲理论家焦循等,都是焦氏中的名人

迁徙分布始建于西周初年的焦国,春秋时灭于晋,于是子孙纷纷出奔,或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西徙陕西,或向东北方向的河北、山东播迁。先秦时期,焦姓人于史书不显,表现得较为沉寂。西汉时,见诸史册之焦姓除梁(今河南省商丘)人焦延寿外,还有在《田延年传》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富人焦氏。东汉时,入载史册之焦姓有焦触、焦和、焦永,还有庐江(今属安徽省)人焦仲卿,曾任河东太守的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焦贶。这些资料表明,此际焦姓除继续繁衍于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长江以北之安徽,长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繁衍于北方的焦姓,逐渐发展成为河北中山(今定州)、广平(今鸡泽东)以及陕西冯翊等地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有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人焦先,梁人焦宝愿,安定(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人焦嵩,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焦遗、焦楷父子以及氐人改为焦姓的焦明、焦度父子。说明此际社会动荡造成焦姓南迁外,更多的焦姓经陕西避兵火于宁夏、甘肃一带。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使上述焦姓之郡望繁衍更胜。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虽造成焦姓人口锐减,但其繁衍播迁却是呈小规模、无序的播迁,原因是藩镇割据或各国分立,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还有战火不焚烧的净土。宋靖康之耻后,焦姓避居江东,繁衍于今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宋理宗时,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迁居浙江嘉兴。宋末元初,焦姓又不得不播迁于更广泛的南方其他诸省。明初,山西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明清之际,焦姓人家大量出现于江南各地,同时人才辈出,声誉响亮,使得迄今为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个著名的姓氏。如今,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焦姓历史名人焦仲卿:汉代《古乐府》诗中的人物,其妻刘氏,与他是对恩爱夫妻,但刘氏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门,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极,亦自缢身亡。

焦延寿:字赣,汉代梁地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时被封为三老。

焦 先:字考然,三国时魏国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人,隐士。隐居荒野河边草庐中,见人不语,冬夏不穿衣,睡不铺席,满身污垢,数天吃一顿饭,相传活了一百多年。

焦 遗:十六国时西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曾为太子太师,后迁安南将军、广宁太守等职。南安诸羌族人曾推举其为主代秦,被其拒绝。

焦 度:南安氐人,南朝齐将领。少有勇力,善骑射。历任辅国将军、东宫直阁将军、淮陵太守、游击将军等职。沈攸之起兵造反,焦度镇守郢城,曾于城楼上辱骂沈攸之,人呼其楼为焦度楼。

焦 遂:唐代名士。说话口吃,清醒时话不成句,醉酒时对答如流。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白、王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并称饮中八仙。焦守节:许州长社(今属河南)人,宋代大臣。其父焦继勋官至彰德军节度。守节以父荫补官。真宗时,置江淮南、荆湖路兵马都监。降施州蛮,出使契丹。后迁四方馆舍,以右神武大将军致仕。

宋神武大将军-焦守节

焦赞: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同孟良并称,抗辽有战功,久镇瓦桥关(河北雄县一带),也就是镇雄州(雄县),名望颇高。他和孟良等是杨家将的左右臂,是一位名闻河北的抗辽勇将。

焦德裕焦德裕(1219——1288)字宽父,元,井陉人。通晓左氏《春秋》,好拳勇,善射。当时,金将武仙的部下赵贵、王显等,经常出没太行山袭击元军。太宗窝阔台命德裕率部讨伐,事成之后,太宗下诏将井陉北障城田赐给德裕。后历任战漕运使、陕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书省事、淮东宣抚使及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等职。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88年)卒,年69。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益忠肃。

焦宏:据相关资料记载,焦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统六年,擢为户部侍郎。焦宏为官23年,不仅多次平反冤狱,施惠于民,而且为东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贡献。

焦 芳:河南省泌阳(今唐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授编修。历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其性阴狠、贪婪。家藏万金,居第宏丽。后被革职。

焦 馨:山东省章丘人,明代直臣。万历年间进士。由中书舍人迁兵部员外郎,天启间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元年解官。

焦 竑:字弱侯(1541-1589),号漪园,又号澹园,明代学者。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出生于江苏省江宁。自幼聪颖好学,16岁在南京考中秀才,便到天界寺、报恩寺埋头苦读。万历十七年(1589年)49岁时考中己丑科状元,以殿试第一入翰林修撰。 焦竑为人性格直率,政见不同则当面辩论,并上书谏争,因而受到当政者厌恶。因而他出任顺天乡试副主考时,曾受谗臣的诬陷。从而他看透官场险恶,忿然辞官,从此,不再出仕,是年,他为李贽作《藏书序》。焦竑一生博览群书,精于文、史、哲学科。他治学严谨,不入俗流,常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著有《澹园集》、《澹园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养正图解》、《玉堂丛话》等。

焦 循:甘泉(今江苏省扬州)人,清朝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嘉庆举人。出身治《易》世家。他以数学原理及音韵训诂整理《易经》。有《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论语道释》、《剧说》、《释弧》、《释轮》、《加减乘除释》。

焦延寿:西汉梁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

焦达峰:湖南省浏阳人,原名大鹏(1887-1911),字鞠荪。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次年在东京参加同盟会。1907年与张百祥、孙武等在日本组织共进会。回国后曾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武昌起义后,他首先响应,发动长沙起义,被推为湖南都督,不久被谭延所杀害。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以身作则,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身患肝癌,强忍剧痛,坚持工作。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1964年病逝,终年42岁。

焦李成:1959年月10出生,教授,分别于1982,1984和1990年 于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 年-199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6月至今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界全国人大代表。在1996年至2002年期间,曾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部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科办主任。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2000年至今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校首批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焦李成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IEEE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AI与模式识别委员会委员,中国运筹学会智能计算委员会付主任,《电子学报》(中、英文版)和《电子与信息学报》编委。

近代民主革命先驱-焦达峰

宋右文殿修撰-焦炳炎

大清顾命大臣-焦祐瀛

清朝廉正名臣-焦云龙

导演艺术家-焦菊隐

大明忠臣-宣国公焦琏

台湾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

清朝通儒-焦循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焦安昌 焦玉山少将 焦斌少将

大明忠臣-节愍公 焦润生

国际空间站首位华裔指挥长- 焦立中

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庆市十大女杰、安庆市房屋置业担保公司董事长-焦玲

台湾著名演员-焦恩俊

成都著名主持人-焦扬

郡望据《郡望百家姓》记载: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记载:望出中山、广平、冯翊。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秦代为巨鹿郡的领地。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相当于河北省北部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挢蠓腭磾,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堂号三诏堂:源出江苏省镇江市名山焦山处士焦光的家世,自东汉焦光结庐隐居此处,平生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为名的。在这里,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转折处,江中心号称浮玉的名胜区焦山。东汉时,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汉灵帝三度下诏请去做官而拒绝,名传千古的焦光后裔,就以“三诏堂”作为堂号。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饮仙堂”、“中山堂”等。

宗族特征1、焦姓南迁始于两汉之际,为他姓所不可比拟。

2、由上可知,我国的焦姓家族,是最标准、最地道的炎黄子孙。他们一部分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一部分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3、周武王时焦国,虽说共有两个,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两个古国的所在位置,却只能知晓神农裔孙所建立的确切位置,而姬姓焦国已不可考。

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源自焦国;

望居中山。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焦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书楼藏目;

乐府志哀。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典指明代学者焦竑,字弱侯,号漪园、澹园,江宁人,为诸生时就有盛名,万历年间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太仆寺丞、南京司业等。晚年主要从事讲学和著述,他博通群书,自经史典籍至稗官杂说无不涉猎、贯通,善于写古文,风格典雅。家中藏书丰富,著有《焦氏藏书目》二卷。其他著述也十分丰富,有《澹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玉堂丛话》、《国史经籍志》、《中原文献》等。下联典指东汉末乐府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人物焦仲卿,为庐江小吏,娶妻刘兰芝,夫妻恩爱,但焦母不容儿媳,焦仲卿夫妻终于被迫害致死。

朝廷三老;

天地一庐。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梁人焦延寿,字赣,昭帝时由郡吏举为小黄令,能爱护吏民,任职期满时,百姓到朝中恳求,让他继续留任,于是,昭帝下诏书命他延长任期。元帝时为三老(古代设三老五更,都是年老而阅历丰富的退职老人,皇帝把他们当父、兄供养起来,以向天下表示孝悌)。他曾跟从孟喜学《易》,并深有研究,著有《易林》,后传授给京房。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河东人焦先,字孝然,东汉末战乱中,流浪于荒野,食草饮水,但从来不走邪路,不做坏事。后来自建一座草庐独住,有时为人帮工,只求吃饱,不要工钱。熹平年间,太守贾穆经过他的草庐,给他说话他不应答,给他食物他也不吃。皇甫谧曾说他“以天地为房屋,伏羲氏以来只有他一个人”。

中山世泽;

俸余家声。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焦姓的望族中山郡。下联典指明·焦宽,南阳人。知崇德县,有宽政。暇时与诸生讲论经史,给油烛,以资其夜诵。

河图受秘;

酒国惊筵。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焦延寿,从孟喜学《易》,授之于京房,尝叹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后房果遇祸,其著作有《易林》。下联典指唐·焦遂,醒时若不能言,醉后应答如流,为“饮中八仙”之一。

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夏榜荣登探花第;

春魁高上状元郎。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焦胜,荣登探花。下联典指明代状元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万历中以殿试第一入翰林修撰。

千年事业方寸内;

万里乾坤掌握中。

——焦达峰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近代民主革命家焦达峰自题联。焦达峰,原名大鹏,字鞠荪,湖南省浏阳人。

焦姓宗祠八言通用联论仁议福,保我金玉;

达性任情,乐其安闲。

——佚名集西汉·焦延寿《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万悦千欢,贵寿无极;

三星五福,喜庆大来。

——佚名集西汉·焦延寿《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砥德砺才,为国藩辅;

布政施惠,生我福人。

——佚名集西汉·焦延寿《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含和履中,驾福乘喜;

年丰岁熟,政乐民仁。

——佚名集西汉·焦延寿《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道德神仙,增荣益誉;

福禄欢喜,长乐永康。

——佚名集西汉·焦延寿《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中集句联。

焦姓宗祠八言以上通用联秧溪为带,枫岭作屏,蔚矣仙源之秀;

习武夺魁,修文称首,美哉世德之隆。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焦村焦氏宗祠联。上联“秧溪”为当地河名,“枫岭”为当地山名;“仙源”为镇名,原太平县县治所在地。下联分别指南宋宣州人焦炳炎、焦焕炎兄弟。

著述可传家,要重将象数探求,阐述易林奥旨;

功名能灭性,曷若那蜗庐伏处,长留京口高风。

——焦石仙撰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安庆市城郊焦氏宗祠联。

中国人民解放军焦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焦玉山少将

焦玉山(1915-1990),安徽省阜阳县人。1931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263团排长,第89师267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总部便衣队队长,警卫营营长,骑兵连连长。参加了长征。1935年在李先念指挥下,强渡嘉陵江。在剑门关口战斗中负伤,师首长派两个战士搀着他过了雪山。第二次过雪山时,和战士们在篝火旁睡着了,被大雪盖住,只有他和勤务班长爬了出来。西征时,左手被子弹打穿。西路军失败,被地方民团抓住,在监狱里关了10多天,后在押往青海途中逃脱,被援西军救回。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团警卫连连长,在关家□战斗中头部负伤。担任了独立支队营长、师教导大队副队长。1942年进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队长兼教育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4纵12师34团团长。新开岭战斗,34团配合兄弟部队攻打赛马,兄弟部队进展不快,师长命令34团出击,指挥34团从敌侧翼发起猛烈攻击,打下了赛马。新开岭围歼战开始后,34团叁次强攻,拿下敌25师固守的阵地。指挥34团解放了本溪,在辽阳总攻时,部队5分钟就登上城墙。攻打鞍山时,34团占领神社山和市政府大楼。在塔山阻击战中,34团开始的阵地在塔山堡和铁路桥头,塔山阻击战的第二天,守卫在村口最前沿的34团遭到敌人一个梯队接着一个梯队的猛烈进攻,一片混战,34团伤亡惨重,连团预备

队也用上了,一直打到刺刀见红。第叁天纵队调整了部署,34团集中守备塔山堡,敌人进攻的更猛烈,敌敢死队每人胸前挂一排手榴弹,冲锋时高喊“攻下塔山有赏,官长三级!”焦玉山指挥34团打得十分艰苦,34团出现了“向我开火”的英雄人物。战后12师34团获得“塔山英雄团”称号。成为全军闻名的“塔山英雄团”团长。1949年,第4纵改称41军时,任41军123师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省公安厅副处长、处长,省公安总队副政治委员,守备10师师长,佛山军分区司令员,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第47军副军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参与指挥了1974年西沙永乐群岛反击作战和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0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焦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焦斌少将

焦斌(1928.9-2002.12.1),山西省高平县(今市)七区北陈村人。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排长、区队长、连长、营长、高级炮校学员、团参谋长、团政治委员、师参谋长、师政治委员,贵州省军区政治委员,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等职。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12月1日因病在云南省昆明市逝世,终年75岁。

词典解释焦

一(jiāo,音“交”)

①同“膲”。脏器名,六腑之一。见“三焦”。

②干枯。《素问•诊要经终论》:“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

③烦躁。见“焦满”。

二(qiáo,音桥)通“憔”。憔瘁。《素问•上古天真论》》:“五七,阳明脉衰,面始憔,发始堕。”

单位中的焦

能量、功、热的单位(J)焦耳的简称,指1牛顿力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距离所作的功,即1J=1N•m

“焦”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王朝词典):

1.scorched; charred

中华焦氏宗亲网中华焦氏宗亲网成立,焦氏论坛于2009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开通! 焦氏宗亲网秉承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家族不间断的历史。

焦氏宗亲网成立的宗旨焦氏宗亲网成立的宗旨是: 网络联系宗亲,共享焦氏族谱资料,讨论族源支派,排辈(辈分)方便寻根问祖。 欢迎国内外焦氏宗亲积极访问并参与各项活动; 希望专家学者利用本站平台,踊跃赐稿争鸣讨论; 也盼望更多的技术人才支持网站的建设, 共同打造出高质量的中华焦氏网!

焦姓(氏)女孩儿宝宝取名(起名)大全!!! 焦璇焦澜祈焦筌馨焦方兰焦池菘焦匡琪焦向凤焦迅洁焦璨茜焦匀鹃

焦景咏焦祖静焦融清焦骏琰焦晓卉焦盖好焦宜瑄焦凉荃焦玟平焦巧勤

焦钰晶焦素芝焦阳音焦方卿焦更童焦煦斓焦卿万焦珊祈焦潮君焦肖妮

焦程俊焦自卉焦涓筌焦昼玥焦崇真焦配谊焦诞群焦厚环焦钢敏焦研娥

焦珠莲焦弄贞焦翼蔚焦友颜焦照碧焦澜思焦婧荔焦晓翠焦晓青焦灏霭

焦嫦军焦汜洁焦娇斓焦兰焦知紫焦花俏焦莹玥焦任姐焦豪蕊焦瑗靖

焦纹竹焦帮爱焦粟欢焦和颖焦环婾焦永昕焦述翠焦昭翠焦述诗焦扬萤

焦缘芳焦春曼焦奉妍焦叶蔼焦熹英焦卓霜焦枝诺焦笑叶焦戚菁焦田钰

焦玲瑶焦俱薏焦厚汝焦其桦焦蜀荔焦昆枫焦劝红焦童枫焦奂丽焦想诺

焦常玉焦翔巧焦家燕焦颜娰焦滢蓓焦琇卿焦美华焦灏荷焦世丽焦轮群

焦政同焦妮斓焦贝英焦浮华焦琬焦丁琅焦醒卓焦厉娴焦蓝玥焦泰玉

焦芷岚焦慈彤焦尹菏焦滔洁焦榕菁焦晴琴焦慕兰焦莹菊焦纪谚焦湘君

焦幸环焦璐芙焦婷焦穗雯焦沛洁焦圭君焦尚结焦问倩焦璐丽焦双俊

焦瑶琪焦兢玉焦筱绚焦大云焦琛荃焦挺花焦苗岚焦娰尧焦恋叶焦朋映

焦楠芝焦棠艺焦显翠焦蝶靖焦楙雅焦沃妍焦碧焦中青焦辟瑰焦应瑜

焦姓(氏)男孩儿宝宝取名(起名)参考焦遥升焦悌璨焦申莘焦镇鹊焦涛宓焦君江焦仰武焦埂丙焦昼年焦盼迟

焦财单焦聚焦历艾焦桥弘焦予珐焦秋其焦牵云焦聚席焦辉焦导超

焦苏路焦桓贡焦樵凉焦湘驹焦育亨焦景歆焦细彤焦备太焦章谱焦混满

焦阿思焦古诚焦燊焦小章焦逻夏焦暗伙焦小洋焦党蜀焦清咏焦迈礼

焦有连焦孰鼎焦兆涌焦岩槐焦厚吟焦党洲焦奇伙焦党富焦琮豆焦约源

焦熹容焦搏冰焦高上焦溢莘焦律茗焦涌标焦纯史焦星根焦珩寒焦山民

焦延皓焦生焦留朴焦生修焦烨施焦点游焦朴良焦冰平焦基铭焦颜承

焦峦焦昂权焦晶堂焦伴缘焦卉史焦浮思焦育镜焦政飘焦郁开焦长郎

焦格水焦包衍焦旺堃焦宁皓焦琪汝焦胥来焦埃操焦侨焦研荔焦临镇

焦斐鸥焦图禄焦点劲焦献森焦棋田焦蔼甫焦浮斯焦结徽焦暖起焦显朗

焦曲靖焦壬涵焦菊润焦高汜焦瑞峪焦单汐焦淦毅焦齐映焦倍章焦艺学

焦峥良焦声铿焦责标焦滔高焦壮丁焦通来焦亭焦小应焦鸥渝焦佳淼

焦咏西焦思佟焦录早焦代帆焦瑁拓焦世葛焦点锵焦雨江焦桂映焦琦年

焦晖雄焦胥夜焦祈牡焦瑞轩焦禄纯焦继吟焦珩飞焦洲鹏焦聚骞焦思

焦邦少焦愈甜焦甫愈焦烨津焦熹古焦鲜同焦枫永焦建爽焦辉鸣焦沃

山 东 焦 氏 小 考据考证,山东焦氏家族大多自元末明初从国内其它省份移民而来。其后屡经迁徙,目前已遍布全省。但由于年代久远,分布广泛,历史记载又少,一时很难把全省众多焦姓统笼起来。 现提供出来,供宗人们参考:

1、东部日照焦氏:据传,始祖值元朝末年战乱频繁,又加旱蝗瘟疫之灾,兄弟三人(讳:升?、斗、木)由江苏苏州苍门过江北上,迁至海州(江苏东海杏黄村)定居。因海州滨海地处斥卤,不宜耕植,兄弟三人继续北上山东,一居日照,一居诸城,一居平度蓼兰(一说长兄在该地留下,兄弟二人北上山东)。来日照时沿海地区袅无人烟,始祖族谱遭兵燹失落,何时迁居日照无从考究,惟传说迁自元末。清光绪四年(1878)续谱时,阖族认定自十八世排出:“永建安自广、淑世继宗祥、传忠得庆兆、衍正宝维良”二十个字为世排行辈。世传远祖系源出自晋朝镇江(江苏)京口焦山之焦光。

诸城吕标镇焦家庄子村(谱牒已失),有年长老人自称与诸城北关焦家同为升、斗、木之后裔,具体是升?或斗?或木?之后裔分不清楚。但从老人提供的祖传手抄本可以看出:一世祖无考、二世祖陆盘、三世祖衍国、四世祖坦、五世祖照吉。至今已繁衍二十五、六世。自十八世起,世排行辈:“永建安自广、淑世继宗祥、传忠得庆兆、衍正宝维良”。据老人称:“祖传升、斗、木三兄弟,一居日照大花涯,一居诸城北关,一居平度蓼兰。后来蓼兰兄弟来诸城省亲,不幸去世,就安葬在诸城北关”。笔者以为:不管是从行辈排列,还是祖辈传说,都可以认定本支和日照焦氏为近支或同宗。

平度市蓼兰镇焦家寨村:现有谱。始祖名焦思恭(思恭以上十世失传),世传自云南先迁四川,又自四川迁日照,后自日照迁来。该支现分布在50余村,自思恭算起,已传至一十六世,包括始迁祖在内应为二十六世。该族繁衍的幅度与诸城焦氏基本同步,同时他们的一些说法又与诸城焦氏的传说相吻合。笔者以为:该族和日照或诸城焦氏疑为同宗。但由于缺少历史资料佐证,在此不敢妄断,需有志者作进一步考证。

日照焦氏为山东东部望族,状元焦竑即出自本支,在日照谱为七世。对本支情况,笔者了解无多,仅供宗人参考。

2、中、西部焦氏:现有谱,据记载:明朝洪武二年兄弟四人(讳增、玖、城(成)、埸(仪))从河北枣强迁来山东。长兄焦增,住昌邑市大庄。其后人分布在昌邑市、高密市等地。该支人丁兴旺,且谱系分明,至今已传二十余世,人口上万之众。自十五世起世排行辈:“乃延宗绪,丕广来世,一本所联,伯仲叔季。”(详细情况另文记叙)。

二弟名玖,据传住古登州(今蓬莱、黄县一带),一说居直隶(今河北省)。章丘十九世焦肇骏进士及第后,为访宗亲,曾于同治九年(1870)庚午七月到过昌邑大庄、高密沂塘,时值两地宗人共议续谱,骏欣然为之序,并有字画、墨宝传世。同年八月至安丘郎君庄,并留有谱序两篇。其中对四兄弟之说是这样叙述的:“骏自幼读时,闻族中父老云:始迁之祖凡兄弟四人,讳曰增、玖、城、埸。有章丘我族城祖之后固昭昭矣。惜外则纷纭传闻,迄无定所,欲联本族不得时。自戊辰捷后,一车两马,周历四方,得增祖后焉。昌邑之大庄、沂塘是也。玖祖之后在登州府黄县,然究未得考其谱系,则疑以传疑耳。即此推彼,未尝不慨然曰:埸祖后岂无考乎?遂由昌返潍,忽有郎君庄族人,口称埸出,言之颇详,盖自上世先人与归家园等村为一脉之分支”(同治九年(1870)庚午肇骏为安丘郎君庄《焦氏族谱》序)。

河南虞城县寓贤集焦氏族谱河南虞城县寓贤集焦氏族谱焦氏家族于清朝嘉庆年间,有兰考县逃荒来到虞城县寓贤集。八代焦人,历经战乱,奔走他乡。今有第五代孙焦明哲,焦明起,焦明德的查忆,六代孙焦新存整理成册。此举先正世祖,继告后人,今共立世谱二十字,往后人尊纳。

“际玉恩福明,新红显义平,广继永传亚,汝彦硕金丰。”

——七代孙焦红军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