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 文 名 短尾蟒

俗名别名血蟒、苏门答腊血蟒

英 文 名 Blood python、Short Tail Python

拉丁学名 Python curtus

地理分布 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

繁殖方式 卵生,一次可生20个卵。

习 性 夜行性,白天时通常躲藏在落叶堆及植物丛间,等待猎物经过石发动攻击,其攻击的速度相当的快。

体形特征 本种为中小型蟒,体长通常为 1.5~1.8 公尺,最大可达 3 公尺,短尾蟒有三个亚种,婆罗洲短尾蟒(Python curtus breitensteini,图一)体色为黄褐色到褐色;而苏门答腊短尾蟒(Python curtus curtus,图二)则几乎为黑色。第三个亚种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东部及苏门答腊,体色为红色,因此俗称为血蟒(Python curtus brongersmai,图三),有较长的尾巴。本种颜色较深暗之个体通常是当作制作皮件的原料,只有少数颜色较鲜豔的个体被选出当做宠物饲养。

食 性 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蜥蜴、蛙类为食

护 理 血蟒的体型虽然较粗较短,但是在饲养的空间需求要比同样长度的细蛇类来的大。本种较不易饲养,而且大多数进口的皆为野生个体,必须注意是否感染了体内寄生虫;温度白天须保持在摄氏 26~32℃,晚上应降至摄氏 24~28℃ 左右;湿度则维持在 60~70% 左右。另外,如果能提供血蟒完全将身体展开的空间,据说能有效的减少慢性呼吸疾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