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劳会战

背景柏林法令颁布不久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波拿巴考虑的是如何占领波兰,打败俄罗斯帝国,因为在英国的动摇下,虽然失败但是仍然有强大力量的俄国军队源源不断向西开进,为了自身利益,守住国门,也为了解救普鲁士王国,俄国政府认为自己有必要向拿破仑挑战或应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率军向普鲁士进发,第四次反法同盟在1806年秋季成立了。
详细介绍2月7日,由缪拉的骑兵和苏尔特的第4军组成的前卫在东普鲁士的艾劳城追上了俄军后卫。苏尔特军迅速迂回到俄军后卫的 左翼,俄军后卫见势不妙,乘黑夜放弃艾劳,退回到主力所 据守的阵地——艾劳东面的山脊上。这时,拿破仑的大军都 已赶到此地。
2月8日清晨,炮声隆隆,战斗打响了。奥热罗率军勇猛地向敌军阵地冲去,突然间风雪大作,法军士兵几乎睁不开 眼睛,根本找不到射击的目标。而此时的俄军处于顺风位置,他们把火炮架在山岗上,居高临下地对风雪中迷失方向的法 军实施猛烈轰击。法军士兵一批批地倒下,奥热罗也受了轻伤,这支部队不得不败下阵来,俄军的哥萨克骑兵团乘势收复了艾劳城。
拿破仑见此情景,亲自率领军队向敌人展开进攻。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血战。由于气候恶劣,双方打的是 一场硬拚仗,往来厮杀,急剧搏斗,尸横遍野。这时,拿破仑意识到要使士兵在俄军猛烈炮火下奋勇作战,毫不退却,他 本人的行动将是关键。于是,在洛迪桥和阿尔科拉桥战斗中所出现的那一幕又重现了:拿破仑在连续好几个小时的激烈 战斗中,始终站在战斗的最前沿,俄军炮弹打断的树枝不断地落在他的头上,有次他竟差点被落在附近的炮弹炸死,但 他毫不畏惧。贝尔蒂埃多次下令备马,让他尽快撤离这个死神的王国,都被他拒绝。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冷静地发出 一道又一道新的命令,还不时地发出"好勇敢呀"的叫喊声。他身边的近卫军换了一批又一批,脚下躺满了军官和士兵的 尸体,他始终在那没有移动位置。拿破仑的勇气鼓舞着他的大军,英勇的奥普尔将军策马奔至皇帝面前,大声说道:“皇上,等着看我的刀吧,砍敌人的脑袋就像切奶酪一样快!”他率领一个团队冒着敌军的炮火,勇猛地插入敌军阵地,哥萨 克士兵开枪扫射,把他们打得血肉横飞,死里逃生只有18人。 被迫挥师后撤的奥普尔将军不甘失败,又向敌人发起两次冲 锋。第三次,他一边冲向敌军,一边吼道:"胸甲骑兵们,以上帝的名义冲啊!勇敢的胸甲骑兵们,冲啊!"可是,敌人无 情的扫射又使大批勇士倒下,跟着将军冲上去的只有寥寥数 人。很快,这几个人也被敌军击毙,奥普尔将军身中数弹,当 场阵亡。法军一批批地倒下,新的军队又不断补充上去,拿破仑依然站在他们中间巍然不动,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 战斗进行了一整天,双方损失极其惨重,拿破仑与本尼格森都有些吃不住劲了,士兵们也已达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 正在这关键时刻,达武军克服风雪阻挠,成功地迂回到敌军 左翼。俄军受到夹击,防线开始动摇。夜幕低垂时,本尼格 森终于坚持不住了,率领全军向哥尼斯堡撤退。 由于损失严重和天气恶劣,法军已无力量实施有力的追 击,只是在第二天由缪拉率领少数骑兵象征性地追赶一段。艾 劳一战是拿破仑自指挥作战以来流血最多的一次战役。80000 法军参加战斗,损失了15000人。俄军损失更为严重,73000 人中损失了18000人。虽然法军最终成为战场的主人,但拿破仑心里很清楚:本尼格森并没有真正被打败,他还保持着威力强大的、十分善战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