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博客、论坛、播客等等。近年来,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关于优势麦肯的调研
然而,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至今却还没有针对其应用和影响的单一来源全球调研报告,对于中国广大的市场来讲更是如此。对它可能带来的新型媒体消费模式、对市场营销沟通方式和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更是近乎一无所知。因此,对这一领域的了解已经刻不容缓。正是基于此,优势麦肯从2006年第三季度起在全球范围对社交媒体展开了追踪调研,对其影响进行持续评估,从2006年九月份发布第一波 (Anytime Anyplace)针对便携技术和移动媒体的平台、内容、广告营销,消费者态度和需求的报告, 到2007年六月份第二波(Power to the People)深入探讨社交媒体影响,至今已是第三波调研。最新这一波延续以往优势麦肯特有的调研系统, 通过在线自助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了来自全球29个市场的1.7万名受访者的响应,涵盖了16-54 岁的活跃互联网用户群(每日或隔日使用互联网),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社交媒体革命的最详尽的一次调研。调研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振奋,在这29个市场上,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获得了持续性增长,社交媒体的覆盖面与使用频率堪比传统媒体。最重要的一点是,调研包含了在社交媒体领域取得超乎寻常发展的市场——中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正是对中国社交媒体的研究使我们的调研渐入佳境。
迸发的中国博客激情
调研显示,中国目前博客作者已高达4300万,数量居世界首位,超过了第二位美国(2640万)、第三位日本(1400万)的总和,几乎每4位中国互联网用户中即有一位拥有自己的博客;而在活跃互联网用户中,博客拥有率已高达70%以上,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以明星、社会精英为引领,数以千万计的互联网用户纷纷开辟、耕耘自己的博客空间。在这里,草根们可以与精英拥有平等的话语权,私人领地般的博客让博客主们可以获得随意主宰的满足感,公众化的传播更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调研显示,针对活跃互联网用户群,5位中国受访者中有4位阅读博客,10位中有7位撰写博客,77.8%的博客主至少每周更新一次博客,这表明博客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优势麦肯中国数字业务总监翁诗雅指出,中国的博客主群体在年龄分布上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全球其它互联网市场的特点。调研显示,中国45-54岁年龄段博客主拥有率与16-24岁年龄段博客主拥有率差距仅为12%,而该数据的全球平均数达24%,美国则为28%。这表明,博客在中国不仅是青少年人群的宠儿,其受青睐程度在其它年龄人群中也毫不逊色。
浏览方面,令中国勤奋的博客主们欣慰的是,在全部活跃互联网用户中,近九成曾经浏览过博客,这一比例在三波调研中均保持增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几乎所有大型门户网站都在近几年中迫不及待的推出了博客平台,它们期待着博客带来巨大的点击率和内容增长。在中国,热门博客的点击率往往可以超过千万,有些博客在登载更新内容后一个小时内就跟贴过百、点击上千。
优势麦肯中国首席执行官文柏权则认为,目前博客在覆盖面与使用频率方面已堪比传统平面媒体,超高的浏览量使博客拥有了巨大的力量,对传统媒体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当今中国,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报刊已经开始转载热门博文,知名网站在首页直接显示博客或博文的链接,有关争议性博文的跟踪报道也充斥着传统媒体。可以说,现在的博客已经成为主流媒体。
领先全球的中国播客使用
调研还显示,除了博客之外,在其它一些社交媒体的使用上中国也领先于世界其它市场,其中较典型的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视频和音频播客。调研显示,中国市场活跃的互联网用户中74%的人至少曾下载过播客一次,居世界首位,而全球平均水平仅48%,美国和日本则仅为29.5%和30%。翁诗雅指出,尽管与全球其他市场一样,中国的播客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在优势麦肯2006年第一波调研中,中国下载过播客的活跃互联网用户仅占24%,在相隔一年半的第三波中,这一比例已增长了两倍。
可见,社交媒体的崛起和逐渐主流化,已经推动这个巨大的新兴媒体市场日渐显山露水,博客和播客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甚至只是冰山一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社交媒体形式出现,从而推动社交媒体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