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国庆阅兵式
第一次国防力量大检阅1983年11月中旬,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部署下,中共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置35周年国庆的庆祝和阅兵筹备工作。
这次受阅部队共10370人,各种作战飞机117架,导弹189枚,坦克装甲车205辆,火炮126门,火箭布雷车18辆,轻武器6429支(挺),汽车2216辆,组成46个方(梯)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及民兵共一万多名官兵编成42个方队。其中包括1个仪仗队,6个军事院校方队,5个徒步方队,水兵、 空降兵、女卫生兵、武装警察各1个方队,2个302反坦克导弹方队,7个炮兵方队,1个火箭布雷车方队,1个523轮式装甲输送车方队,3个六三式履带装甲输送车方队,6个坦克方队,1个海军导弹方队,2个地空导弹方队,1个战略导弹方队,男女民兵各1个方队。空中梯队共有4个,最大的机群为9机编队,比10周年空中编队增加4架飞机。各种受阅武器装备共28种,全部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自行生产的,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其中19种是新装备,具有现代水平,有的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反映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
历史背景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第十二[1]次阅兵式在北京举行,这次阅兵是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举行的。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部队1984年10月1日,首都国庆35周年集会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10月1日10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乘坐阅兵车出天安门,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乘检阅车,请邓小平检阅部队。邓小平在其陪同下首先检阅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仪仗队,而后依次检阅各方队。
阅兵分列式10时23分,分列式开始。受阅部队在雄壮的军乐声中依次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行进在最前面的是由陆、海、空三军指战员组成的仪仗队。他们护卫着八一军旗,率先进入天安门广场。军事院校方队、步兵方队、水兵方队、空降兵方队、女卫生兵方队、武装警察方队和男女民兵方队等18个徒步方队步调一致,步伐坚定,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气概,依次进入天安门广场。军事院校方队由军事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炮兵学院、装甲兵学 院和石家庄陆军学校组成。学员们身着新式军服,正步前进。步兵方队进至天安门前,由肩枪齐步走变为端枪正步走,整齐划一。水兵们身穿白上衣、蓝裤子,手握 冲锋枪,分外威武整齐。接着是空军空降兵方队、女卫生兵方队、人民武装警察方队、民兵方队。
在徒步方队之后,由装甲输送车、火箭布雷车、新式坦克,火箭炮、榴弹炮,以及岸舰导弹、潜地导弹、地空导弹和战略导弹等组成的24个机械化方队如滚滚巨流,排山倒海,无坚不摧之气势接踵而来。 在空军防空导弹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空中第一梯队领队、师长徐水香驾驶着轰6型飞机领航,向天安门上空飞来,8架歼教5型飞机分列两旁,由轰6型组成第二梯队的18架飞机紧随其后。在空中第一、第二梯队受阅的同时,战略导弹方队的9辆大型牵引车,载着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战略导弹首次公开展现在人们面前,特别引人注目。这时,空中第三梯队的32架强5型飞机分编为4个中队,低空飞过天安门 上空。接着,第四梯队的35架歼7型飞机分编为5个中队,飞越天安门上空。 10时56分,分列式结束。
历史意义35周年国庆阅兵式,是国庆10周年以来的第一次,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它标志着我国 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进入崭新时期。这次阅兵的盛况,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人们高度赞扬这次国庆阅兵所展现的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成就和精神风貌。这次阅兵在组织的时机、阅兵规模、受阅内容、对外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中国阅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