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韍 简体字:韨

拼音:fú注音:ㄈㄨˊ

部首:韦,部外笔画:5,总笔画:14

五笔86:NHKC五笔98:NKGY仓颉:DQIKK

笔顺编号:52125115213544四角号码:43547

-----------------------------------------------------

基本字义:

韍 简体字:韨

亦作“芾”。汉以后又称“蔽膝”。商周至元明的一种祭服。形似围裙,系在腰间,其长蔽膝,为跪拜时所用。以皮革涂朱或彩绘称韦韡,以丝绸绘织绣图称黻。汉以前用皮革,魏晋以来用丝罗。安阳殷墟出土的贵族人,腰带之下正中部分,佩一块上狭下广的斧形装饰,是较早的韨。周制,韨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按等第不同,韨上图案不同。如明代皇帝韨,织火、龙、山三种章纹,东宫、亲王则织火、山两种章纹。《诗.小雅.采菽》:“赤芾在股。”孔颖达疏引郑玄《易乾凿度注》曰:“古者田渔而食,因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后王易之以布帛而犹存其敝前者,重古道不忘本。”《汉书.王莽传上》:“于是莽稽首再拜,受绿韨衮冕衣裳。”《宋史.舆服志三》:“天子之服有衮冕,红蔽膝,升龙二并织成,间似云朵,饰以金及花钿窠,装以真珠、琥珀、杂宝玉。”参阅《礼记.玉藻》、《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孔颖达疏引徐广《车服仪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