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并为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人口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把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联系起来考察,认为社会生产有两种,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的对立统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两种生产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因此,必须相互适应。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人口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口增长不能说明社会面貌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相反,人口发展也要由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来说明。但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有促进和延缓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既反对人口决定社会性质、决定社会面貌的资产阶级观点,也反对忽视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还认为,人口现象本质上属于社会现象,人口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以人的生理条件和其他自然条件为基础的社会过程,人口规律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规律。生产方式对人口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反对离开社会制度、离开生产方式抽象地解释和说明人口现象,反对把人口规律说成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相对过剩,是相对于生活资料再生产条件的过剩,而不是马尔萨斯所谓的人口绝对过剩;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人口问题。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作为生产者,人能创造社会财富;作为消费者,人需要消费社会财富。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这种二重作用,是正确认识人口与社会经济相互关系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人口有计划发展的必然性,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对人的生产将象对物的生产一样进行计划调节;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口要有计划地发展,并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无产阶级用以认识人口现象、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武器,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同时,它又尊重客观事实,从社会存在本身探索人口规律,揭示人口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科学方案。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我国制定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