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非
荣 非 其 人荣非,上世纪70年代生人,在漫画圈子里小有名气。1999年,荣非“投笔从商”,开了家名叫“龙裔元创”的小店,坐落在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古街,是大陆第一家卡通专卖店。荣非的店只有十几平米,“龙裔”是他原来工作室的名字,初衷是希望卖一些真正原创的东西,卖一些漫画家的原创作品,后来经营起来的时候,发现原创不能成为经营主流,就更名为元创。现在,他的店里东西很全,除了漫画,还有漫画周边的产品,如cosplay的道具,以及漫画工具、漫画文具盒等。顾客有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的人,也有附近的中小学生,都是喜欢漫画的人。
小店最初投入启动资金6万元,包括房费,一年以后开始盈利,曾有过收入不菲的时候,那是在三四年前,每天顾客络绎不绝,“顾不上休息”。
2005年,荣非关掉了在北京77街的分店,这是龙裔元创惟一一家分店。对于小店的未来,荣非也没有多想,他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
现在(2006年)是收支基本持平状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下滑?荣非总结为两点:一是互联网的普及,转移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人们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游戏,或者人们拥有更快的下载方式和购买方式,收集到动漫的相关产品;二是动漫市场本身的波动,越来越多的类似的经营店出现,良莠不齐,有时会恶意压低价格。据荣非计算,北京同类型的店至少有100多家。“每天都有店开,每天也都有店关。”荣非这样描述这个市场,“这几年市场很萧条”。现在的荣非,每周大约只有两三天在店里,他又转向创作。
一些国外进口的原装模型,利润仅有20%左右,而国内的一些大众化产品,利润就更少。加之这几年竞争的激烈,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荣非认为,龙裔元创最重要的是精神,无论龙裔元创今后走向如何,他自己觉得原创精神始终在这金色的招牌里
荣 非 的 店荣非:70年代生人,中国大陆第一家卡通专门店的创办者,他的“龙裔元创店”也是漫友心目中的沙龙。
漫友们常常把龙裔元创卡通店称为“荣非的店”,它因此曾被误解为主要地是一个卡通沙龙,而实际上现在这里沙龙的色彩并不浓厚。上午10点,荣非站在柜台边,审视着 30多平米空间里塞得满满当当的货品,正指挥着店员整理中间货柜里的动漫碟片。店里只有10个左右的年轻顾客在翻翻检检,而墙上并没有挂满传说中的漫画原作。自从去年重新装修以来,荣非就开始专心致志地从事商业经营,如今这个留着小胡子、性格略微内向的男人最骄傲的是,这些货品有好多都是独家的。
关于这个龙裔元创卡通店,有着一些彼此矛盾又很有意思的事实。
荣非认为自己为卡通爱好者们提供专业意见和别处没有的商品,就等于提供了最亲密的服务,漫友们在这里的聚会只是朋友相聚,并没有具体的活动内容。但在媒体报道中,前者常常被忽略,后者又常常被放大。他认为自己做的是流行文化的店,但人们往往把他做的事情与过度时髦的概念联系起来。由于这个小店,他收入相当不错,还希望着消费群进一步扩大,可媒体却会觉得他是那种喜欢呆在圈子里的比较“各”的老板。就连这个店的地理位置也有着矛盾的味道,卡通色彩的门脸,鲜亮地冲击着古香古色的国子监胡同。
荣非的店仿佛是个模型,以小见大,可以看到卡通这东西在主流话语中的扭曲的形象。
自从1999年4月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卡通专门店开业以来,龙裔元创卡通店就被视为中国卡通的一个圣地。
“聚拢人气是我这个人的价值,可我的店的价值还是在于货品的特色。”
荣非的店是个美国式样的卡通店,当年他开业时装修布局,依照的是母亲从加拿大温哥华寄回的当地卡通店的照片。这种布局此后一直没有变过,尽管他去香港时发现当地的店铺布局更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
在某些方面,荣非比较固执。与文化建设等说法相比,他更喜欢“专业”这个词。在他的店里没有几米的位置,同样也没有F4,所有能上货架的,都是经过遴选的、“专业”的日本漫画风格的产品。
荣非本来是希望自己的店里沙龙气氛更浓一些的,能够多少带动一点儿原创。起名“龙裔”,当然是希望卖原创产品,但正因为原创产品太少,所以才只好叫“元创”。
四年来,龙裔元创的生意越来越好,但沙龙气氛却终于淡了下去。
由于各种原因,国内的漫画创作始终难有起色,荣非觉得店还是做店该做的事情好了,有谁要买卡通产品,别处买不到,在这里能买到,就是件挺好的事了。过去少年漫画和少女漫画都好卖,后来男孩子们都去打CS,来的顾客里就80%是女孩,那荣非就以卖少女漫画和相关产品为主。他承认,自己的开店态度经历了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
北京的卡通作者李诗鹏有时候把自己制作的小动画灌成DVD,拿到龙裔元创去卖。卖得不多,“当作玩儿了”。而日本进口的由贵香织里的一套装有复制画作、人物项链、纪念手表和亲笔签名的纪念BOX,售价1999元,却可以在龙裔元创里卖出去不少。
荣非愿意卖原创,不愿意卖进口货;喜欢卖漫画书,不喜欢卖周边产品。可他的利润来源却与自己的喜好完全相反。一张卡片成本1毛,可以卖1块,而一本定价10块钱的书也许只赚几毛钱,又常常会惹麻烦,他也没办法。
正是对这些反差的适应,终于使龙裔元创走上正规商店的道路。原来荣非给自己设计了红色的柱子和黄色的货架,非常有北京特色,但现在布置色调时则更讲究与商品的协调。他让房东把楼梯改到后面去,扩大了10平方米左右的营业面积,曾用于张贴原创漫画的那面墙现在做成展柜,里面满是进口的依据日本漫画形象制造的玩偶和铜人。在对原创漫画事业充满热忱的1999年,他的店里时刻洋溢着年轻人的抱负,但在每天100多元的成本压力之下,流水账只有30多元。现在,他忙着联系H。O.T.卡通产品的代理权,忙着去香港进货,顾客不断涌来,春节期间都不能休息。李诗鹏估计,“ 收入也算可观了。”
在一家漫画公司打工的谢鹏笔名“拾穗者”,也曾是龙裔元创的常客,他记得当年曾经常常与漫友约定,“到荣非的店集合”,那儿地点好,离地铁站近,而且大家都认识荣非。现在也聚,但人比较多的聚会一般只能在大的节假日实现,他自己与龙裔元创的来往,渐渐地只体现为请荣非代买些东西,与那个沙龙的关系已经不大。
但是要论聚拢人气的所在,在北京卡通圈子里还找不到第二家。荣非的店像个小世界,来往的人都像是说着自己才懂的语言,对商品价值的甄别标准也难以被外人理解。正是因为与“外面的人”有所不同,荣非才不时流露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自豪感,尽管原创卡通的停滞不前使得他有些心有不甘,“做时间长了才明白,开这个店其实也是体力劳动,事情再多,无非上货卖货。”
中央民族大学的女生张沫是在《漫友》杂志上看到广告才找到龙裔元创的,她觉得这儿挺不错的,东西挺多。她和同来的女生都喜欢日本漫画,挑了几张海报,高兴地告诉荣非她喜欢他的店。她肯定意识不到,荣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更喜欢哪个店,是1999年的那个,还是 2003年的这个。(编辑: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