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湾村

beiwan Village
1、河南省桐柏县月河镇北湾村北湾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城以东9公里,月河镇政府以西6公里处,312国道横穿东西,北临晏庄村,南临淮河与金桥村相邻,西邻西湾村,东与林庙村相邻,全村20个村民小组,27个自然村,总户数870户,总人口2970人,劳力1800人,总耕地2800亩,其中水田2200亩,林地1000亩。种植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花生、油菜等,且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属农作物高产示范区,有经济林400亩。
2、江苏省江阴市祝塘镇北湾村北湾村位于祝塘镇中心区域,北离江阴市35公里,新建的镇环西路从中穿越而过,在建的暨南大道东西向穿越本村。现全村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735亩。现有本地人口3153人,有外来人口2850人。全村下辖27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销售超过千万的规模企业11家,主要以针织服装、床上用品、天鹅绒、染色为主,2007年开票销售6个亿,村级有效收入300万元,为该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如今,柏油路、水泥路已贯穿延伸到各自然村,长江自来水进入了各家各户。
3、甘肃省靖远县北湾镇北湾村靖远县北湾镇北湾村,这里有山有水好风光,自古就被誉为陇上小江南,堪称西部的鱼米之乡。
改革开放后,北湾村的农民们在包产到户的基础上,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看准了当时城市基础建设建筑材料紧缺和急需农民工的这一契机,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建成了水泥厂、砖瓦窑,组建了包工队,进城揽工程干大事业。于是,昔日扎根于土地上的乡下汉子,在城市的寒暑里挥汗如雨,俨然就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集体包工队的良好效益引导了更多的能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湾村的包工队数量发展迅速,大大小小不下五十个,其中一部分开始向省城兰州进军,声势浩大,形势喜人。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村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市场经济大潮,发家致富的人越来越多,富裕程度闻名全市,因了这一点,据说北湾的小伙子找对象都比较容易。在我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1998年秋天,村民们自发对全村主要道路进行硬化的事情。没有谁发布命令强行要求,村里也没有向政府要一分钱,而是通过向一些工程队募集建筑材料和村民出工出力的方式,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完成了这项工程。尽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数众多的工程队经过残酷的市场考验后,数量有所减少,但它们的实力和竞争力都大大增强,纷纷成立了公司,在兰州等大城市站住脚跟,打下了一片天地。
北湾村历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北湾大米粒粒饱满、味道淳美,是典型的绿色食品;黄河鲤鱼金光闪闪,肉质鲜嫩,纯天然无公害。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光荣,近些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贷款支持下,村民们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更是质优价廉,使北湾再度饮誉陇上。
4、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北湾村北湾村位于祁连山东段,金昌、武威与肃南交界处,居住着裕固、回、藏、蒙古、汉5种民族106户380人,耕地面积795.5亩,草原面积12.29万亩,饲养各类牲畜18107头(只),人均纯收入5332.5元。
北湾村以畜牧业、牧草种植与机械加工为特色产业,全村拖拉机拥有量达32台,2007年,根据市农机局“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要求,肃南县农机局针对该村农牧业生产实际和农机化发展迅速,地域偏僻、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难度较大的实际,将该村列为全县“平安农机”示范村。在创建过程中,县农机局根据县政府制定下发的全县创建“平安农机”实施方案的要求,派专人配合镇农机站,协助该村对农业机械拥有量进行了排查摸底,建立拥有量台帐、拖拉机登记台帐、拖拉机驾驶员台帐等一系列基础帐册,建立了驾驶员安全教育活动室,建立健全安全学习制度,聘用了一名村级农机安全员,使该村“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农牧区农机安全监管探索了一条好的路子。
北湾村被确定为科普示范村,在科普示范村的创建过程中,实施了由村支部书记、科普示范户亲自抓,村主任具体抓,村委会配合落实具体工作措施。以村文化室为依托,不断增加科普图书资料、改善基础设施和美化环境,促进该村经济又快友好发展。村里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等村民宣传科普知识。村委会还利用远程教育接受点的科普知识共享工程接受村民的科普知识咨询,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普宣传工作力度。在开展的2次实用农牧术培训班中,参加人数达300人。通过培训使广大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如今年退牧还草速度进展较快,草场放养密度下降,草场得到了修养生息。大大促进了村畜牧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沼气池修建加大了废物利用率,优化了村环境。根据市场需求,村加大了对高山细毛羊的养殖力度,加快发展羊毛、羊肉的外销力度。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