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周永章,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副主任(主管

周永章
周永章教授

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中山大学学士(1982),中国科学院硕士(1987),加拿大Quebec大学博士(1992)。早年师从涂光炽院士,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晋升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山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地球科学系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数学地质、地球资源环境过程的社会效应。

先后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科技部973项目)专题、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国土资源部调查、广东省攻关等50多项课题研究。出版专(合)著6部,主编学术文集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199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1994)、“广东省青年科技标兵”称号(1997)、广东省科技进步奖3次(1998;2005;2009)、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加,2005)。目前兼任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评奖委员会(IAMG Awards Committee)委员,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多个学术刊物编委。自199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先后招收和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90多人。

主讲课程:《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地质数学研究案列分析》,《广东地质》,《地球资源与地球环境》等。 入选《世界名人录》。

代表性研究成果:

● 粤西河台金矿田的地质地球化学:出版英文专著《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Hetai Gold Field, Southern China》,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 华南古海洋热水沉积体系及成矿作用:发表在国际SCI等学术刊物上,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矿山环境污染及生态地球化学效应: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支持;

● 西藏南部贵金属和稀有金属成矿作用:获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近几年承担的地质调查和科研项目(部分):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预警预测专题(国土资源部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

珠江三角洲肝癌-鼻咽癌高发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与人群健康专题研究(国土资源部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

西秦岭造山带硅质岩及富SiO2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题);藏南伸展与拆离系统贵金属和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题);

藏南中新生代硅质岩微组构信息提取及应用于含SiO2流体沉积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华南三层位硅岩建造地球化学多样性深度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印-亚大陆碰撞带南段中新生代硅质岩沉积建造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

热水沉积硅岩地球化学与古海洋流体地质作用示踪(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华南低温热水沉积建造的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

矿山污染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

广东大宝山矿山地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广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攻关项目:热湿地区含硫化物矿山环境地球化学效应与矿山清洁生产技术研究);

广东系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学考察与发展总体规划(地方政府委托研究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