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胜
一、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男。笔名张生。1969年生于河南焦作。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副系主任。上海作协首届及第二届签约作家。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一个特务》,《刽子手的自白》,《地铁一号线》,长篇《白云千里万里》,《十年灯》(2005年6月即出),随笔集《可言,可思》及专著《鸡尾酒时代的记录者—〈现代〉杂志》,译有《文化批判理论:主题的变奏》等。1.教育背景:2001,9――2004,7 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博士
1991,9――1994,7 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硕士
1987,9――1991,7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学士2.工作经历:1994,9-今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原理(研究生),艺术概论,广告学(本科生)3.科研成果:1.学术研究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小说理论研究。近年来在《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于2000年获《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论文奖。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1)现代文学
1, 《从施蛰存的编辑理念看〈现代〉杂志的特征》,《文艺争鸣》2002,2
2, 《烟粉灵怪纷烂漫:论施蛰存小说的艺术特点》,《浙江学刊》2002,5
3, 《论〈现代〉杂志的作者群》,《上海交大学报》2002,4
4, 《论〈现代〉杂志的广告特点》,《出版广角》2003,3
5, 《一切超过与真实的就显得贫弱了――施蛰存的学术梦》,《书城》2004,6
6, 《〈现代〉小说的另一面:危疑扰乱,焦躁,讽刺与寓言》,《江苏社会科学》,2005,2
7,《精神不死,是谓不朽》,《读书》2004,11
8,《鸡尾酒时代的记录者――〈现代〉杂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当代文学
1,《作家的另一面》,《作家》1999,5
2,《时序中的两个年代》,《当代作家评论》2000,1
3,《城乡对立:新时期城市小说情感模式研究》,《上海交大学报》2001,1
4,《反抗城市:新时期城市小说情感模式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1,3
5,《走向文学本身》,《作家》2002,4
6,《对小说的三种批评》,《作家》2002,5
7,《从83年出发:程永新编辑思想漫议》,《当代作家评论》2003,5
8,《技艺高超的说书艺人》,《当代作家评论》,2005,1
(3)翻译
1,《文化批判理论:主题的变奏》(合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即出)
2,文学创作
在《收获》,《人民文学》,《作家》,《钟山》和《上海文学》,《天涯》,《山花》以及台湾《联合文学》等著名文学杂志发表小说数近百万字。作品曾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多次转载,并产生较大影响。《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曾辟专栏予以介绍。故2000年被聘为上海作家协会首批签约作家及第二届签约作家。迄今为止,共出版小说集三部,长篇小说一部,随笔一部。
(1) 小说
1,《瑞士军刀》,《人民文学》1998,10
2,《结局或者开始》,《上海文学》1998,8
3,《西递村》,《作家》1999,4
4,《颤抖的手》,《天涯》1999,4
5,《片断》,《收获》1998,6
6,《刽子手的自白》,《收获》1999,3
7,《他的名字叫衬衫》,《收获》2000,3
8,《来碗米饭》,《收获》2001,2
9,《外滩》,《收获》2001,6
10,《芥末》,《收获》2002,2
11,《个园》,《山花》2005,2
12,《凤凰》,《作家》2005,4
(2) 小说集
1,《一个特务》,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刽子手的自白》,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
3,《地铁一号线》,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3) 长篇
1,《白云千里万里》(长篇),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
2,《十年灯》(即出)
(4) 随笔
1,《可言,可思》,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二、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1.教育背景:2003,9――2007,7 黑龙江省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
2000,9――2003,7 辽宁省东港市第一中学
1997,9――2000,7 辽宁省东港市石人中学
1991,9――1997,7 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刘大房小学2.工作经历:2007,8-今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助理工程师
三、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个人简历:张永胜,男,副教授,计算机系主任。1984年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1—2002学年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作国内访问学者。主授课程:本科生课程: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本科第5学期) ,Web开发技术(本科第8学期)
研究生课程:XML技术(研究生第1学期),UML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研究生第2学期)教学科研:教学科研的主要领域为软件工程与数据库技术、Internet/Intranet工程。参加了学校启动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和“重点课程”建设,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了成绩,多次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或负责人,参加了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的教改、考试测评体系、通用题库系统、面向廿一世纪教材规划建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教学与科研工作。获奖情况:1 基于光互联网络的拓扑结构、波长指派及路由算法研究,2006年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第2位.
2 山东师范大学Windows版通用题库建设.2005年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3位.
3 中小学计算机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验.2005年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第1位.
发表论文:
1 XML及其在网络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3作者.
2 环、Mesh嵌入RP(k)网络.中国科学 E辑,2004年第34卷第8期,P939-950.第3作者.
3 The Embedding of Rings and Meshes into RP(k) Networks, Science In China(F),2004 Vol.47,No.5,P669-680.第3作者.
4 ASP.NET的身份验证及授权机制应用研究.计算机应用,2004年第24卷第8期,P133-136.第1作者.
5 UML用例在系统建档中的作用探析.山东科学,2004年第17卷第4期,P1-3.第1作者.
6 C#语言多线程同步控制研究与应用.山东科学,2004年第17卷第4期,P127-130.第2作者.
7 Visual C#下利用ADO.NET访问SQL Server 技术.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年第11期,P66-69.第2作者.
8 对XPath,XLink和XPointer的分析研究.微机发展,2005年第15卷第10期,P19-22.第2作者.
9 基于UML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的研究.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年第10期,P26-29.第2作者.
10 关系模式与XML模式的相互转换.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5年第10期,P83-86.第2作者.
11 基于Web服务的企业级应用框架的分析比较.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1卷第2期,P141-142.第2作者.
12 Web Services及其安全机制研究.山东科学,2005年第18卷第1期,P57-61.第2作者.
13 高速网络下入侵检测的一种高效方法.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年第6期,P38-40.第2作者.
14 XML加密及其实现工具研究.山东科学,2005年第18卷第3期,P96-100.第2作者.
15 在安全电子商务中XTR公钥密码体制的优势和应用.计算机安全,2006年第1期,P25-28.第2作者.
16 在Web服务安全中XML加密与签名的应用. 计算机安全,2006年第7期,P20-23.第2作者.
17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之探析.电子政务,2006年第7期,P8-12.第1作者.
18 XML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福建电脑,2006年第9期,P30-31.第2作者.
19 Ajax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计算机时代,2007年第3期,P56-58.第2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