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疾灵胶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拼音名】Houjiling Jiaonang

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而成的治疗咽喉热症的良药。

喉疾灵胶囊
喉疾灵胶囊

祖国医学认为“咽喉诸病皆属火”,其病因多为外感风热时邪,或脏腑内热等。引起咽喉红肿、疼痛、化脓、兼见发热头痛,吞咽不利,咳嗽有痰诸症。若风温时疫,挟肝胆之火上炎,结于腮颊,则耳前,耳下漫肿疼痛拒按,谓之“痄腮”。本药按中医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咽止痛为主,逐外邪、平内热,降虚火,咽喉红、肿、热、痛诸症标本兼治。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腮腺炎、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见上述症状者的治疗。

药理实验证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基本信息药品名称:喉疾灵胶囊

汉语拼音:HoujilingJiaonang

喉疾灵胶囊
喉疾灵胶囊

【作用类别】

本品为耳鼻喉科喉痹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份】

喉疾灵胶囊

牛黄、板蓝根、山豆根、桔梗、诃子、了哥王、天花粉、连翘、冰片、珍珠层粉、广东土牛膝、猪牙皂。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

【规格】

每粒装0.25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禁忌】

孕妇禁用。

处方牛黄16.8g 、板蓝根 277g 、 诃子231g 、桔梗 277g、 猪牙皂46g、连翘231g 、天花粉462g 、珍珠层粉16.8g 、广东土牛膝277g 、冰片16.8g 、 山豆根462g 、了哥王 462g

制法以上十二味,冰片研细,与牛黄及珍珠层粉混匀;诃子肉粉碎成细粉;诃子核与其余八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稠膏,冷后加乙醇二倍量,搅匀,静置过夜,吸取上清液,滤过,滤渣用75%乙醇洗涤,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后,加入诃子粉,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加入其余粉末,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苦。

鉴别

喉疾灵胶囊
喉疾灵胶囊

(1) 取本品内容物0.8g,加酸性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约10分钟,取出滤过,取滤液10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 5ml使溶解,滤过,滤液分装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碘化汞钾试液,碘化铋钾试液,硅钨酸试液 2~3 滴,均生成沉淀。

(2) 取本品内容物0.4g,加氯仿10ml,振摇,静置。取氯仿液置白瓷皿中,挥去氯仿后,加醋酐-浓、硫酸,即显红色→橙红→污红色。

(3) 取本品内容物3g,加水15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取出,滤过,取滤液 2ml滴加氯化钠明胶试液,生成白色沉淀。

注意事项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喉疾灵胶囊
喉疾灵胶囊

2.不宜在用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

3.脾虚大便溏者慎用。

4.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

5.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扁桃体有化脓及全身高热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喉疾灵胶囊由山豆根、板蓝根、桔梗、诃子、人工牛黄等中药组成,能清热解毒、散肿止痛,用于腮腺炎、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等有良效。本文报道喉疾灵胶囊的解热、镇痛、消炎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药物

喉疾灵胶囊
喉疾灵胶囊

喉疾灵胶囊,由广州陈李济药厂提供,批号9406329,实验前取胶囊内容物加蒸馏水研磨成相应浓度的混悬液;乙酰水杨酸肠溶片,广东省肇庆制药厂出品,批号931001;双氯灭痛,广州明兴制药厂出品,批号930708-1;盐酸吗啡注射液,沈阳第一制药厂出品,批号880901;醋酸泼尼松片,广东江门制药厂出品,批号941016。

试剂干酵母片,广东江门制药厂出品;冰乙酸、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出品;巴豆油,广州市药检所赠品;伊文氏蓝,FLUKA进口分装;琼脂,生物试剂级,广东省汕头市水产综合加工厂出品。

动物Ⅰ级NIH小鼠、SD大鼠及其饲料,均购自广东省医用实验动物场,合格证分别为检证字94021号和94022号。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来自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广州市防疫站。

方法与结果

解热作用用文献方法进行实验[1]。SD大鼠44只,雌雄兼用,体重154±7g,测2次正常体温后按体温平均值均分为4组(兼顾体重),于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新鲜配制的15%干酵母生理盐水混悬液10mL/kg,注射酵母后2h测量体温,注射后3h灌胃给药,容积为15mL/kg,药后2、3、4、5、6h测体温。结果表明,乙酰水杨酸组在药后2~6h有明显解热作用,喉疾灵两个剂量组在药后2、4、5、6h均有抑制发热作用。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1]选取合格的NIH雌性小鼠56只,体重20.3±1.1g,按痛阈均值分为4组(兼顾体重),除盐酸吗啡20mg/kg组为肌注10mL/kg给药外,其余各组灌胃给药,容积为20mL/kg,给药后1.5、2.5h测定痛阈值,结果表明,药后1.5、2.5h,吗啡组痛阈值分别为55.4±8.3s、39.2±16.8s,与对照组(10.5±3.3s、11.1±4.2s)比较,P<0.01;药后1.5h,喉疾灵1.5g/kg、0.5g/kg剂量组痛阈值分别为15.0±2.6s、13.4±3.1s,与对照组比较,P<0.05;但药后2.5h,喉疾灵对热板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逐渐减退。

小鼠醋酸扭体法[1]雌性小鼠70只,体重22.5±1.3g,均分为5组,灌胃给药容积为20mL/kg,药后2h每鼠腹腔注射0.7%冰醋酸10mL/kg致痛,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结果双氯灭痛0.1g/kg组和喉疾灵4.5g/kg组、1.5g/kg、0.5g/kg剂量组20min扭体次数分别为7.6±4.9次、14.4±11.0次、14.8±10.2次、14.4±10.5次,与对照组(36.2±10.4次)比较,P<0.01。抗炎作用对巴豆油引起小鼠耳肿胀和耳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雄性小鼠72只,体重25.7±1.7g,分为5组,参照小鼠耳肿胀法[1]致炎、测肿胀度。致炎前1h灌胃给药,致炎后1h尾静脉注射0.4%伊文氏蓝40mg/kg。检测小鼠耳肿胀度和耳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表明,泼尼松0.05g/kg组与喉疾灵4.5g/kg、1.5g/kg、0.5g/kg剂量组耳肿胀度分别为2.1±1.6mg、3.4±1.9mg、5.8±2.3mg、4.4±2.0mg,与对照组(10.1±3.8mg)比较,P均<0.01;泼尼松0.05g/kg组和喉疾灵4.5g/kg组伊文氏蓝浸出量分别为0.69±0.40μg、1.19±0.77μg,与对照组(2.30±0.85μg)比较,P<0.01;但喉疾灵1.5g/kg组和0.5g/kg组作用不明显。

抑制小鼠琼脂肉芽肿慢性炎症NIH小鼠70只,雌雄兼用,体重20.6±1.3g,每只小鼠于腹侧皮下注射2%琼脂0.3mL/只,然后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灌胃给药容积为20mL/kg,连续给药7d,第8天称重后脱椎处死,取出琼脂肉芽肿用扭力天平称重。计算单位体重肉芽肿重。结果表明,泼尼松0.01g/kg组与喉疾灵4.5g/kg、1.5g/kg、0.5g/kg剂量组分别为10.37±2.22mg/g、14.03±2.91mg/g、13.59±3.55mg/g、10.01±2.65mg/g,与对照组(16.69±2.82mg/g)比较,P<0.05~0.01。

体外抑菌试验采用液体试管法测定喉疾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喉疾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31g/L,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62g/L,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1.25g/L,对肺炎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2.50g/L,对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5.00g/L,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40.00g/L。结果提示,喉疾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作用较强。

结论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喉疾灵胶囊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消炎、抑菌作用,这为其清热解毒、散肿止痛的功效提供了药理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