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增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

精明增长的内涵和实现措施

作为应对城市蔓延的产物,精明增长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的组织对其有不同的理解。环境保护局认为精明增长是“一种服务于经济、社区和环境的发展模式,注重平衡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农田保护者认为精明增长是“通过对现有城镇的再开发保护城市边缘带的农田”;国家县级政府协会(NACo)认为精明增长是“一种服务于城市、郊区和农村的增长方式,在保护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地方经济增长”。总的来说,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发展模式。

精明增长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控制城市蔓延,其具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保护农地;二是保护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个方面;三是繁荣城市经济;四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城市精明增长计划的实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另外,精明增长是在拓宽容纳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的途径的基础上控制土地的粗放利用,改变城市浪费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增长的“精明”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增长的效益,有效的增长应该是服从市场经济规律、自然生态条件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不但能繁荣经济,还能保护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二是容纳城市增长的途径,按其优先考虑的顺序依次为:现有城区的再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许可的区域内熟地开发—生态环境许可的其他区域内生地开发。通过土地开发的时空顺序控制,将城市边缘带农田的发展压力转移到城市或基础设施完善的近城市区域。因此,精明增长是一种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精明增长的实现措施

实现城市精明增长有三条基本途径:充分利用价格手段的引导作用;发挥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指向作用和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法规的控制作用。精明增长的基本假设是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平衡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而城市的一切发展均以土地为载体,城市增长的“精明”最终落实在土地利用的精明上,因此,编制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城市精明增长的关键。所以本文从规划的角度对实现精明增长措施所进行的探讨进行介绍。

1、断面规划

面对传统的区划条例(zoning ordinances)和细分规则 (subdivision regulations)导致的分散的土地利用格局,Andrés等人提出了断面规划法(Transect Planning)。与传统的排他性分区不同,断面规划是将规划区视为由农村向城镇逐步过渡的连续统一体,并根据城镇化水平以及景观环境的变化将规划区域分为不同的生态带(ecozone),在不同的生态带内配置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最后在整个规划区内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用地格局。

断面规划的基本假设是每个生态带的主体景观环境都是人类长期活动适应自然条件的结果,因而具有存在的科学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其规划原则是不破坏主体景观的和谐度。因此编制规划的关键在于确定每个生态带的主体景观特征,再利用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校正”各个生态带内的异质景观-即改变农村和城市交错混杂的格局,消除城市中的农村(如在城市中心未开发的闲置空间等)和农村中的城市(如农村腹地的办公大楼等)。断面规划实质是从景观生态的角度阻止城市对农村的肆虐侵占,控制低密度的城市发展模式,保护农地和生态用地。

2、划定城市增长区

城市增长区是指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容纳城市增长的区域,由城市增长边界(用于区域控制)或城市服务边界(用于单个行政区内的控制)划定而成,所有的增长都界定在界线以内;界线之外只能用于发展农业、林业和其他非城市用途。

城市增长区是一种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方法。在规划中,根据规划期限内(一般为20年)预测的土地需求以及设定的最小土地利用强度确定建设用地需求总量,并以现有的建设用地区为基础将需求量进行空间定位,划定城市增长区,并根据不同的情况以及市场监测信息对边界进行调整。有两种调整方式:一种方式是只考虑时间驱动系统(Time-driven system)的作用,不管城市增长率的大小和边界内可供开发土地的多少,城市边界都按规划中预先确定的时间间隔(如俄勒冈州4-7年)进行调整。另一种方式是只考虑事件驱动系统(Event-driven system)的作用, 即不论时间间隔的长短,当边界内可供开发土地总量达到规划中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都要调整边界。

3、填充式开发和再开发

填充式开发和再开发是精明增长管理中倡导的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的两项技术措施。

填充式开发是指对市区内公用设施配套齐全的空闲地的有效利用,再开发是对现有土地利用结构的替代和再利用,是对已利用土地的开发。其目的是改变城市蔓延造成的低密度用地格局、复兴城镇经济,因此不是见缝插针式的开发,而是以合理的规划为先导;开发出的土地不仅可以用于建设用地,也可用于绿地、开敞空间等所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用途。

4、发展权转移

为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保护农地,不少社区都采用了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权转移计划。地方政府在土地规划时划定限制开发区(sending area)和鼓励开发区(receiving areas),发展权的转移在两区之间进行。一般情况下,限制开发区划定在需要保护的农地或生态环境用地区,位于该区的土地不能被开发,只能将发展权转移出去;而鼓励开发区划定在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潜力大的中心城镇或城市近郊区域。开发商从限制开发区内的土地所有者手中购买发展权至鼓励开发区进行土地开发,政府则加大对鼓励开发区的投资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允许适当加大区域的开发密度,激励开发商在鼓励发展区进行开发。发展权转移计划在充分考虑土地所有者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农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力量对城市蔓延诱导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