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刀
我军三军仪仗指挥刀揭秘简介

“天下第一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指挥刀。12月13日,武警陕西总队二支队支队长许建杰在省政府院内向国旗护卫队带队警官授“天下第一刀”。命令签署“天下第一刀”于1992年9月26日正式确定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指挥刀,同年9月30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此签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自1992年10月1日起,执行队长和分队长正式佩用仪仗指挥刀”的命令。亮相香港1997年6月30日23时56分,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大厅,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正在进行。威武的仪仗队,随着“向右看————敬礼”口令的下达,三把银光闪闪的指挥刀脱鞘举刀行礼。作为“天下第一刀”的制作者,沈从歧望着自己制造的指挥刀展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不禁激动万分,流下了自豪的热泪……
刘少奇听了他的事迹后,拉着他的手对他说:“好好为人民服务!”并送给他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沈从歧简介沈从歧出生于1940年11月,解放后被人民政府保送入学,后加入公安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侦察战士。在部队上,他刻苦掌握军事技能的同时,带头响应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3年领一双解放鞋,9年领一双皮鞋、一条被子;为了节约能源,他曾创造性地用半公斤干柴烧沸13.2公斤水,原来烧9个大酒锅需干柴2250公斤改造为仅烧225公斤;为了养好连队的猪,他把床搬到猪圈,认真照顾产崽的种猪,一年养了24头猪,每头猪都养得又肥又大,解决了连队吃肉难的问题,受到当时浙江省委书记江华的称赞。1963年,沈从歧光荣地出席了“全军优秀共青团员”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贺龙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座谈会上,当国家主席刘少奇听了他的事迹后,拉着他的手勉励道:“好好为人民服务!”并送给他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他生产的木纤维军用凉盔帽被列为国家新产品重点项目,受到了军委领导的表扬和官兵的欢迎退伍后的沈从歧到浙江庆元中山帽厂任厂长在沈从歧的主持下,凭着精良的工艺与严格的管理,生产出的木纤维军用凉盔帽经国防工业专家认定,可防红、紫外线辐射,隔热率达85.4%以上,浸水21小时不渗透、不变形。1993年3月,木纤维军用凉盔帽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此帽装备施工部队后,受到军委领导的表扬和官兵的欢迎,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为此摄制了记录片《老区新花————前进中的庆元中山帽厂》。
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把剑称奇,挥笔题词:“中山宝剑,名扬四海”。三军仪仗队制旗敬赠中三宝剑厂:“振国威壮军威的天下第一刀”。军事博物馆热情赞誉:“锋冠宇宙,刃绝莫干”1992年初,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自10月1日起,执行队长和分队长配用指挥刀。任务下达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四处寻找全国各地有名望的军工企业和刀具生产厂家,但均因质量要求高、工艺要求新、研制经费高等问题而不敢承制。一个偶然的机会,黄韶麟等工程师见到了沈从歧生产的“龙泉宝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与沈从歧谈起了“三军仪仗队指挥刀”的生产制作事宜。凭借着对党的忠诚和部队留下的不怕困难的优秀传统,沈从歧毅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当时的情况是,指挥刀在国内无人做过,无经验可以借鉴,更不必说现成的生产设备和机械模具,手头只有三把参考样刀和四套设计方案的样品图纸。为了了解制刀工艺技术,他只身跑遍了北京、上海、福州、杭州等兄弟厂家取经。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老沈说:“那时心里只想着制刀,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饿了,就胡乱啃几个烧饼,渴了,就喝几口自来水。记得有一次刚下火车,听说成都一家企业在钛合金钢煅造方面有一套很好的新技术,他饭也没有吃,立即赶往成都。“付出了汗水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共和国第一把指挥刀终于于1992年7月在他手中诞生。在送军委领导和有关专家严格审议后,得到的结论却是“龙缺腾劲、凤缺舞姿”,不能充分体现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的形象。
一盆冷水浇头,但沈从歧毫不气馁,他又夜以继日地研究起来,研制车间的灯光常常是彻夜不灭,为了使刀鞘的雕刻工艺更加精湛,他又特意奔赴东阳寻访雕刻老艺人,虚心学习雕刻技术。再审,未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又审,又未通过;推翻再修改制造……工夫不负有心人,第十次,为了使专家满意,他一次性制作了10把指挥刀,从浙江省庆元县再次送到北京,经领导、专家的严格审议和仪仗队官兵的使用,终于通过了。沈从歧成功了“天下第一刀”诞生了,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把剑称奇,挥笔题词:“中山宝剑,名扬四海”。《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先后报道了“天下第一刀”研制成功的消息。三军仪仗队制旗敬赠中三宝剑厂:“振国威壮军威的天下第一刀”。军事博物馆作为珍贵文物收藏并热情赞誉:“锋冠宇宙,刃绝奠干”。“天下第一刀”被列为中华优秀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