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造山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昆仑造山带(Kunlun orogenic belt)展布于塔里木地台和柴达木地块的南侧,以阿尔金断裂带为界分成东、西昆仑两段。东昆仑褶皱带近东西向,从北向南可分三个构造—岩相带:祁曼塔格构造带的中、上奥陶统为绿色片岩、大理岩夹基性熔岩,其上为泥盆系砂砾岩和中、酸性火山岩不整合覆盖,上古生界与以北的柴达木地块中的沉积特征一致,都属地台型浅海相沉积。中央地背斜以中、新元古界和海西期花岗岩的广泛发育为特征,上古生界仅有零星出露。布尔汉布达构造带由上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属于印支褶皱带。西昆仑褶皱带呈北西向沿塔里木地台西南缘分布,西昆仑北缘断裂和中央断裂(康西瓦断裂)将它分成三个构造带:北带为塔里木地台南侧大陆边缘;中带内前寒武系基底大面积出露,地槽型古生界覆于其上;南带的古生代沉积特征类似于北带,但这里的泥盆系和二叠系所含的动物群化石明显具有南方型色彩而有别于北带。整个西昆仑造山带形成于早二叠世末期,还伴有大量酸性岩浆侵入。但加里东运动对本区的构造变形也十分重要,同时还有基性和超基性岩浆侵入。就总体而言,昆仑造山带因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严酷,研究程度较低,许多地质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揭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