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青年文学社
东山青年文学社简介
东山青年文学社自1997年5月28日创办以来,已经历了十二年的漫漫长路。它主要负责校报及黑板报的出版工作。在校长室、政教处的领导,指导老师的指导及广大同学的支持下,它正发展壮大,日趋完善,且以更加积极,更加意气风发的面貌面向一中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
东山青年文学社分为五个部门,分别为写作部、通讯部、艺术部、电脑部和宣传部。写作部负责校报部分版面稿件的写作及社会各类宣传单海报的文字撰写;通讯部负责采访和报道校内外的重要事件,也是校报通讯版的主要稿源;艺术部负责“艺术长廊”的供稿及校黑板报的出版工作以及文学社活动海报设计;电脑部负责各类文件的打印及编辑;宣传部校报及文学社社办各种活动的宣传。各个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目的是植根于“发现扶持和团结学生文学爱好者,加强文学交流,展现青年风采,活跃第二课堂,充实精神生活”的宗旨,服务于一中广大师生,以及为文学爱好者构建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东山青年文学社本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理念将校刊《东山青年》办得更富文学底蕴和思想气韵,更受读者的喜爱,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
校报《东山青年》由四个版面构成。第一版是通讯版,及时地为学校和师生报道校内外事件;第二版为写作版,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佳作的平台;第三版为艺术版,云集了书法、绘画的精髓;第四版为原手抄报《风铃草》,是报纸的核心内容。
此外,东山青年文学社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来活跃第二课堂,如一年一度的东山杯征文赛,文学之星争霸赛,文学座谈会及邀请名家庄社指导。这些活动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今日的东山青年正在茁壮成长,相信,在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明日的东山,必将有一轮崭新的太阳冉冉升起。《东山青年》报简介《东山青年》报系1997年5月在林纯红、颜文涛、郑维光、翁绍基等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由资深教师赵钦宣直接指导创办的。它取名为《东山青年》,主要是为了纪念1958年李达校长首创的《东山》杂志,1982年李广校长发起成立的“东山青年编辑部”。以表示后来者饮水思源,不敢数典忘祖之意。其办报宗旨与方向主要有:1、为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2、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3、倡导素质教育,传播新思想;4、净化校园,改良社会的理想。
现该报为月报,以“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为办报精神始终坚持厚重大气的办报理念。报纸大四开,分四片,第一次为通讯版,主要报道与校园有关的新闻,如学校校庆、校园建设、艺术节、体育节、高考成绩、好人好事的及学校食堂卫生、健康等问题,都摄入其中,另外,专设了“师者之心”、“心灵驿站”、“社会纵横”、“校园传真”四个栏目。“师者之心”主要是本报通讯员采访校内优秀教师,交流学习方法、教学经验等:“心灵驿站”是学校心理咨询室,主要是针对广大学生心理上的疑难进行解释和辅导;“社会纵横”是针对一些典型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论;而“校园传真”则登载学校每月发生的主要事件 ,以纪念1982年刘佐明老师主找下的《一中简讯》油印小报。第二版为美文版,主要是刊登一中学生的优秀作品,其中有“侃一族”、“来稿拾贝”两个重要栏目,“侃一族”是由文学社定期在校园中发起讨论话题,收集校园热论话题的优秀言论并刊登上报;“来稿拾贝”则是刊登学生校稿作品中的优秀句段。第三版是综合版,上半部分有自由发表个人评论的“自由论坛”、刊登学生优秀课堂作文的“课堂新作”,以及“文史殿堂”、“三味书屋”、“教师文苑”(老师的优秀作品)几个栏目,下半部分是“艺术长廊”,展示优秀的书画作品;第四版为副刊“风铃草”,是为了纪念以前一种的先觉学子所创办的手抄小报“风铃草”而设的,主要有“校友撷英”,刊登一中毕业的学长所作的优秀作品;“域外来风”则是外校学生交予文学社的优秀文学作品;“古韵华章”则刊登学生创作的古体诗;“若水诗句”则是现代诗词;“边走边写”是学生的学习感悟、随笔等;还新设了“碧海潮声”一栏,主要介绍潮汕名家作品。
近几年来,该报在胡展航、杨启盛、潘经锋等校领导的重视支持与程锐刚老师的主抓下,在社会上,尤其是中学生群落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因此博得了许多名人名家的厚爱。先后为其题词的有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郝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金坚范、《光明日报》原副总编、网络顾问周隆滨、香港凤凰卫视台著名主持人吴小莉、许戈辉、著名学者王富仁、陈方竞等。潮汕知名人士如吴南生、李雪光、姚璇秋、陈小奇、王杏元、雷铎、钟咏天、蔡金才、董建伟以及潮阳的青年才俊如许旭文、黄建潮、王少辉、肖涛生、郭大平、郭棉生等人也曾时《东山青年》有过较大的关心与支持,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还有很多学校领导和指导老师、学生编委为《东山青年》付出了许多,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东山青年耕耘《东山千年》,《东山青年》也培养了东山青年。这几年,东山青年的文章不但编入了《全国中学生优秀习作评》、《全国优秀文学社团佳作大观》等书,而且还发表于《绿叶》、《中学生》、《中国新一代》、《语文世界》等国家刊物,还自己 编辑出版了潮阳一中校园文学作品集《风里的铃声》一书。
今日的《东山青年》,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我们相信,有这么多热心人士的关怀、支持与鼓励,明天的东山,将有一轮崭新的太阳冉冉升起!
潮阳一中《东山青年》编辑部
2009年1月
东山青年文学社社史
▲1964年,一中创办了《一中简讯》油印小报。
▲1982年,“东山青年”编辑部成立,负责开展各项活动及出版《东山青年》黑板报。
▲1989年,学校“东山青年”文学社中选出部分成员组成学生会。
▲1994年,一中先觉学子自己筹资出版手抄小报《风铃草》(现并为报纸第四版,为《东山青年》报纸的核心内容并独立计算期数)。
▲1996年12月加入全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成为集体成员,系潮汕地区第一个加入该协会的文学社团。
▲1997年10月15日,我社邀请著名作家,潮阳报副总编董建伟先生到我校举办文学讲座。
▲经我社指导老师赵钦宣老师推荐,我社于1996年12月申请加入全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成为集体会员,系潮汕地区第一个加入该学会的文学社团。
▲1998年3月8日,出版第五期《东山青年》,开设“四海潮人一家亲”栏目,原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同志寄文章并发表于《东山青年》之上。
▲1998年7月11日,我社指导老师赵钦宣老师应邀参加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暨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中心第二届年会,后赴泰国访问。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与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郝斌为我社题词。
▲1998年10月29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汕头作协副主席钟泳天先生应文学社邀请到我校举行主题为“认识文学”的文学讲座。
▲1999年5月14日,应我社邀请,市文联主席蔡金才先生到我校举办文学讲座。
▲1999年5月《潮阳报》记者报道《东山青年》办报业绩。
▲2000年,我社组织编辑的校园文学作品集《风里的铃声》一书出版发行,全国人在副委员长王光英先生为该书题词。
▲2000年5月10日,我社邀请著名作家王杏元到我校举办文学讲座。
▲2000年5月20日,第22-23期《东山青年》出版。“四海潮人一家亲”栏目联系介绍了中国大词曲作家小奇先生。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许戈辉发来贺词。
▲2001年4月1日,我社参加了援助小娟珠治病而举办的(风里的铃声)义卖活动。
▲2001年4月8日至12日,我社指导老师赵钦宣应邀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主办的“中国作家世纪论坛”。
▲2001年5月10日,汕头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郑明标先生应邀到我社举办文学讲座。
▲2001年5月,《文艺报》总编辑金坚范先生,《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周隆滨先生以及其他各兄弟文学社纷纷发来贺词,庆祝我《东山青年》创刊四周年。
▲2002年5月17日,青年评论家、饶平文联江锐歆先生应邀我校举行文学讲座。
▲我社指导老师赵钦宣出版《大海会作证》一书,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朱良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
▲2003年6月22日,首次提出成立“汕头市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的建议,呼吁各文学社团结一致,携手共进。
▲2003年9月13日,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先生莅社指导。
2003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文学社”。
▲2004年3月组织通讯部外出调查禽流感对潮阳人生活的影响。
▲2004年5月社庆之际,举办优秀作品展及第八届“东山杯”征文赛,并邀请黄挺教授莅社指导,举办贺社庆七周年历届作品展。
▲2005年12月我社被评为2005年汕头市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
▲2006年6月,我社邀请汕头作协作家郑名标莅临我社指导,并开展文学讲座。
▲2007年5月28日10周年纪念日,我社邀请王富仁教授莅临我社指导.
▲2008年12月6日我校开放周期间,我社邀请汕头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方竞教授莅临我社指导,并开展文学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