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鸿
在费县,提起在计生局工作的王瑞鸿,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县里
是个小有名气的诗人,还是一名连环画收藏爱好者。
走近王瑞鸿的家,第一件事,他就招呼你去看他的连环画,书房
的书橱里全是小人书,据他讲,这只是他收藏的其中一部分,还有一
些放在别的地方。十年的时间,他已经收藏了将近万本小人书。
王瑞鸿从小就喜欢看连环画,小时候,他就有不少的小人书,也
收集了不少。那个时候农村娱乐活动少,所以每每收集到一本好的连
环画,都会让王瑞鸿欣喜万分。成年后的王瑞鸿也经常为它们所陶醉,
他喜欢各种各样的图样和配文,在他看来,小时候是看热闹,现在,
他感觉连环画的绘图和语言,也是那样的精致和精练。
十年前,王瑞鸿发现,过去曾经喜欢的连环画越来越少,如三年
自然灾害、大跃进、“文革”时期的作品已不可能再版,是不可多得
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精品,开始萌发了收藏的念头。
书店里的连环画没了之后,他就跑一些旧书摊,后来他和一些摊
主熟了,于是每次这些书摊主们进书都让王瑞鸿先挑。为了凑齐一套,
他在工作之余,四处寻觅,留心观察,同学亲友也帮着搜寻,遇到了,
再贵也买。女儿有事情外出到天津,也给他捎套连环画。连环画收藏
往往无价无市,让王瑞鸿“踏破铁鞋无觅处”;连环画绝大部分存量
在民间,甚至被当成废物出售,这又让王瑞鸿“得来全不费功夫”。
有一次去南方出差,在一个傍晚,他在街头散步,就着昏黄的灯光,
他发现了自己寻找多年的连环画,一口气全买了下来,整整一大纸箱。
他抱着书,在灯火阑珊处,像与人会晤,会心地笑了。
王瑞鸿收藏的连环画,时间跨度大,包括了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
至本世纪初,长达半个多世纪不同时期的一些代表作品,可以说是中
国连环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50年代早期的作品有:《毛主席使用双
铧犁》、《坚决跟着共产党走》、《罗盛教的少年时期》、《淮上人
家》、《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等,60年代的作品有《山乡巨变》、《
骑白骏马的人》、《鸡毛信》、《渔岛怒火》等;70年代的作品有:
《广阔天地炼红心》、《苏修间谍落网记》、《地雷战》、《地道战》
、《小兵张嘎》、《半夜鸡叫》、《列宁在十月》、《白求恩在中国》
、《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80年
代的作品就更多了,有《岳家小将》、《烽火征程》、《陈真》、《
江桥激战》、《高山下的花环》等等。可以说,不同时期的连环画,
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王瑞鸿收藏的连环画,种类繁多。从绘画手法上,有线描、素描、
水墨、木刻等;从内容题材上,取材于电影的连环画有《林家铺子》、
《蹉跎岁月》、《天云山传奇》、《早春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
等精品,外国题材的有:《百万英镑》、《叶塞尼娅》、《巴黎圣母
院》、《追捕》、《佐罗》等精品……
王瑞鸿收藏了不少精品,他给记者介绍自己比较喜欢的《婚姻法
图解通俗本》是华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51年初版,60开。还有不少
同一题材不同版本的,还有少数民族语言的,大开本小开本的……
收藏多了王瑞鸿也渐渐有了不少心得和体会,也对连环画从单纯
看热闹,到有了相当的知识。眼下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想写本书,一
方面把他收藏的连环画精品介绍出去;另一方面,他希望以此来跟更
多的连环画爱好者进行交流。
在他眼里,小人书里有大世界。
文/摄影本报记者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