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淀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小淀镇位于天津市北辰区东部,以镇政府驻地小淀村而得名,全镇面积43.13平方公里,辖小淀村、小贺庄、刘安庄村、赵庄、温家房子5个行政村,居民5833户,16131个,191个姓氏。1996年小淀镇被市政府列为天津市小城镇建设八大组团之一。

小淀镇辖村先后成村于明永乐至清光绪年间。1948年底解放后,隶属天津县第九区;1950年改隶天津县第三区;1953年5月北郊区建区后,建小淀乡和刘安庄乡;1958年4月两乡合并,称小淀乡;同年8月建兴淀人民公社;1959年秋划归中保友谊葡萄园;1960年8月划归河北区,名兴淀公社小淀管理区;1961年11月建小淀人民公社,1983年5月撤社建乡,1995年11月撤乡置镇。

经过多年的发展,小淀镇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为两翼的农工贸并举的城郊型经济格局,在工业上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形成了机电、家具业、橡胶化工、新型材料、生物医药、五金制品、自行车及配件等为主的骨干企业,2003年完成本镇工业销售收入164817万元,利润19804万元,税金7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83元

小淀地区原处塌河淀西岸,传明永乐年间始有人移此渔耕,后逐成村落.因处永定河、北运河下游,时遭洪害.解放后划为泄洪放淤区,生产发展迟缓,基本建设滞后.随着水利工程的兴建,洪水得以控制,地区生产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快速兴起,粮菜鱼果全面发展,村镇面貌、文教卫生、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小淀镇已是天津市糯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天津市新城区建设的试点镇.小淀镇隶属天津市北辰区,以政府驻地小淀村而得名.小淀镇位于天津市北辰区中部,东邻西堤头镇,西抵北仓镇,南接宜兴埠镇,北界大张庄镇.面积43.13平方公里.辖小淀、刘安庄、赵庄、小贺庄、温家房子5个行政村.居民4584户,15839人.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族等少数民族.镇政府驻小淀村,西距北辰区政府驻地10公里.南距市区8公里,距天津港50公里,距天津机场25公里,距京山铁路运输总站5公里,外环线、京唐高速公路、津围公路、津榆公路,横跨纵横镇域,有多条公共汽车路线直达市区,是津北膏腴之地.

小淀镇地处海积冲积平原西部,地势低洼。地表土壤多为砂质黏土,解放前属永定河、北运河分洪放淤区。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坡降。最高海拔4米,最低海拔2.1米。底下土质为黑壤层,地下水埋深为0.5-1.5米。平均地基荷载为10吨/平方米。

镇界内有永金引河、淀南引河、丰产河,均系人工河流。津榆公路两侧有排水深渠。

小淀镇地处华北平原,属暖温带丰温润季风气候。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850.4小时,年日照率为64%。太阳辐射129.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1.8℃,7月最高均温26℃,1月最低均温-5.7℃,无霜期185天。年巨降水量584.9毫米,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年蒸发量2051.3毫米。

由于解放时期的放淤,老土层上凝成胶泥,而后形成多层不同的淤积土壤。镇西部土地形成较厚的沙土层。至今全镇土壤分布情况是自西而东依次为黄沙土、红沙壤土、黑黏土。

小淀地区地势平坦,略呈西高东低.一般海拔3米.地表以沙质黏土和黑黏土为主.常年地下水位1.2米.平均地基承载力为10吨/平方米.小淀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达2850.4小时,日照率为64%.年均降水量为585毫米.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为3.5米/秒.年均冻土层深度为35层.各条河系在镇域内总长42公里,蓄水能力148万平方米.河流与水库均有蓄水、泄洪、排涝、灌溉之利.镇内有区级大型排灌站3处,动力机械18台,总装机容量2590千瓦,是小淀地区农、林、渔业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镇域内有国家输电线路35KV变电站两座和装机容量40000门的电话分局一座.镇域内灌渠如网、果树成行、拥有三千亩水面的银河风景区银波荡漾,白鹭、宽鸡、灰喜鹊等十余种珍禽常年栖息在此,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土地资源:小淀镇现有耕地总面积28997亩,占全镇土地的44.94%,其中水田10000亩,菜田3789亩,旱田14208亩,其余土地占用情况是:果园1115.6亩,林地1963亩,养育水域2525.5亩,交通道路3311.23亩,村庄、工厂、事业单位10560.73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