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由我国爱国实业家张謇创建的私立通州师范学校,创建于1928年的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创建于1946年的江南大学农艺系,1952年在扬州组建而成的苏北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追溯历史,已经历了100余年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在扬州办学也有50余年。1992年,江苏农学院等驻扬7所院校合并成立了扬州大学,该系更名为扬州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94年该系分设成动物科学系和动物医学系,1998年扬州大学依据学科群将动物科学系和动物医学系两系从农学院中划出,组建为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2003年12月扬州大学进行机构改革和院系调整,将畜牧兽医学院分设成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兽医学院,现定名为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专职教师5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5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6人,硕士学位25人。有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3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青年教师中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

学院现有在校生98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3人,硕士研究生412人(其中兽医专业学位98人),本科生515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荷兰、爱尔兰、挪威、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尼日利亚、孟加拉、坦桑尼亚等国家。多年来,学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的动物医学专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学者,有全国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有业绩突出的优秀中青年创业家和一大批省、市、县的党政领导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我国兽医行业的中坚力量。

学院现有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免疫学、动物性食品安全、人兽共患病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兽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动物学、微生物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兽医硕士专业学位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预防兽医学为国家、农业部和江苏省重点学科,临床兽医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基础兽医学、微生物学和动物学为扬州大学重点学科。拥有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学科被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表彰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集体”。学院现设有农业部禽畜传染病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教育部新型疫苗工程研究中心”已批准立项。江苏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转基因动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实验室被农业部确定为4个全国新兽药特殊毒性实验单位之一。2000年基础实验室通过省级评估,2001年动物医学专业实验室也以优良成绩通过学校的评估。学院有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面向江苏省及全国多个省市招生。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结果,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该院兽医学整体水平名列该一级学科全国第四,其中人才培养指标名列全国第一。2005年动物医学专业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2006年“动物传染病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七五”以来,有100余项成果分获国家、部、省、厅级奖励。在世界上率先发现小鹅瘟、兔瘟等病毒,并研制出疫苗;与中科院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NF8株)的研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H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疫苗”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多篇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国兽医专业学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目前,该院教师承担国家863、973、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中科院创新基金、农业部“十五”攻关、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高技术研究、省应用基础研究、省“十五”攻关等各类科研课题56项,其中国家级17项,部省级11项,在研项目总经费2000多万元。学院在动物基因工程、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

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学院附设扬州大学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动物医院、江苏省实验动物种子供应站和江苏省转基因动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及成果转化基地。长期以来,该院始终坚持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开发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自已故方定一教授在国际上第一个发现并分离出“小鹅瘟病毒”(比匈牙利早6年),研制成疫苗在全国推广应用之后;又先后发现“兔瘟和鹅副粘病毒病”等,并研制成疫苗在生产实际中推广使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学院有7项成果获得新兽药证书。

学院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院现有党员197人,其中教工党员46人,研究生党员127人,本科生党员24人,设有9个党支部。学院党委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产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原畜牧兽医学院党委于2001年6月被中共扬州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于2003年6月被中共扬州大学委员会表彰为院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多年来,学院以“建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效益”为己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办学层次,提高人才质量,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振兴祖国的兽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