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尼希斯-克诺尔反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柯尼希斯-克诺尔反应(Koenigs–Knorr反应)是糖化学中的一个取代反应,即用糖基卤化物和醇反应,生成糖苷。它是一种最古老而简单的糖基化反应。反应名称取自Wilhelm Koenigs(1851-1906),阿道夫·冯·拜尔的学生和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的同学,以及Edward Knorr,Koenigs的学生。

此反应最早由Koenigs和Knorr报道。他们是在碳酸银存在下,以溴代四乙酰葡萄糖和醇反应,发现了这个反应。不久后Fischer和Armstrong报告了类似的发现。

这个反应的产物是立体构型专一的,新生成的-OR基团与邻位的-OAc基位于反式。其原因是乙酰氧基的双键氧原子对反应中间体邻位碳正离子产生作用,发生邻基参与效应,生成五元环的中间体,然后醇的氧原子从五元环的外侧进攻,生成-OR在-OAc另一侧的糖苷产物。酯基普遍提供良好的邻基参与,但是醚(例如苯甲基醚、甲基醚)则不然,通常得到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

一般而言,Koenigs–Knorr反应使用氯代和溴代的糖类,但近来使用碘代糖的应用也有所增加。

Koenigs–Knorr反应可使用其他催化剂,例如多种金属盐类,包含溴化汞、氧化汞、氰化汞、三氟甲磺酸银等。

其他糖苷化方法还有Fischer法(Fischer glycosidation)和Helferich法(Helferich method)。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