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周正武
周正武

周正武, 68 年生,浙江龙泉市人 , 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国际铸剑大师,传统刀剑研究员,古董刀剑收藏家 , 出生于铸剑世家,从事刀剑研究制作 20 余年,历任中国 5 大刀剑论坛版主现为上海刀友论坛,百兵斋论坛受邀版主。专门研究制作传统手工精品刀剑和挖掘恢复失传刀剑技法 , 曾获 2003 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银奖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金奖,同年入选浙江卫视记录片《风雅钱塘》,山东卫视记录片《城市名片》的制作, 2004 年收入长城影业公司的百集大型记录片《中国民间艺人》,同年接受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和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之《安得倚天剑》《百变神刀》 , 中央电视 7 套 ,<< 搜寻天下 >> 之 < 龙泉古风 > 节目录制。并自己创办”龙泉正武刀剑锻造所”和”龙泉刀剑博物馆” .2005 年作品 < 汉武剑 > 代表中国地区唯一作品入选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的 < 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 >. 并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世界级铸剑大师展出的中国刀工 , 奠定了中国精品刀剑在国际上的地位 , 为中国刀剑在国际上的发扬光大作出重要贡献 .

历程 :

自幼年开始受父辈们的熏陶 , 额头上至今还留着 6 岁时受的剑伤 , 经常睡在炭堆和炼炉旁 , 经常拿着废弃的剑条学大人们锻打磨制当游戏 , 每天回家总是一张黑透的 ” 包公脸 ”, 这就是我童年的大部分经历 ,16 岁后是正式走进铸剑行列的时候 , 当了 3 年学徒做尽了打铁 , 打水磨剑的粗重活终于有一天可以出师了 , 数年后当为乌兰夫 , 习仲勋等国家领导铸剑后以为自己成熟了 , 那时整个龙泉的剑都属沿袭民国后期的全钢制油淬 , 剑身镂颗龙凤七星 , 剑体无刃 , 至 90 年代后更是连磨石也弃在一边用机器打磨抛光 , 产出的剑只能算观赏品或武术用品 , 以至到后来国际上慢慢谈忘了龙泉刀剑的存在 . 我们这些所谓的 ” 铸剑师 ” 只是在生产着一种剑形的工艺品以作养家之用 .

终于有一天 ; 一位热爱刀剑的朋友给了我一个称之为 ” 拔刀斋 ” 的刀剑论坛 , 从那时起 , 论坛里的古刀剑收藏家 , 包括论坛主人无刀 ( 皇甫江 ) 先生 ( 现是我最要好之兄弟 ) 展示的不同于我们所作之刀剑后 , 完全被中国和日本古时刀剑所倾倒 , 古时的百炼成钢 , 精湛的锻造艺术 , 与文化 , 深厚的内涵使我夜不能眠 , 虽然以前研究过传统的刀剑艺术但与眼前的国粹相比才知以前一切乃坐井观天 , 好刀剑如不千锤百炼苦下工夫一味成品那是对刀剑的亵渎 , 从此一头扎进更为崇高的艺术殿堂 , 想有朝一日光复龙泉之刀剑而起早摸黑 , 白天做刀剑 , 晚上与许多刀剑专家刀友讨论刀剑制作与发展 , 终于在 2 个多月后 , 一把由我与父亲合锻的 ” 千锤百炼 ” 出世 , 并将它命名 ” 光复 ”. 深受广大刀剑爱好者喜爱和支持 , 在以后的 4 年时间里 , 一路过关斩将 , 先后挖掘整理 , 复原了大批失传技艺 , 使我的作品也发展成中国刀剑精品系列和日本刀剑系列等十余个品种深受专家好评 , 大批国内外刀剑爱好者赴龙泉以求一剑 , 浙江 , 山东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在我处多次录制播出刀剑节目给予了国粹更大的支持 . 在努力发展的同时不断与外界交流 , 与港 / 澳 / 台甚至国外刀剑人士积极探讨刀剑文化合作 , 并成功参与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 < 亚洲古兵器大展 > 与澳门艺术博物馆 < 百炼成钢 >--“ 当代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 ”. 为中国刀剑在国际上发扬光大作出积极贡献 .

龙泉铸剑 :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09日 15:48

中央电视台编导:宫垣

宝剑,对于每一个男性都是充满诱惑的,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不知是为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气势所折服,还是被唐诗宋词里所赞叹的“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以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境界所感染。许久以前,我便开始为一些古籍中曾经记载过的绝世宝剑而痴迷。每当看到那些与宝剑有关的故事,我总是会去想象,当年古人手持三尺利器,仗剑天涯、除暴安良、笑傲江湖,该是怎样的一番豪情壮志,义薄云天。

而当心中的激情逐渐消退时,我又忍不住想去了解这些宝剑背后的故事,究竟是怎样巧夺天工的技艺,才能铸造出如此削金断玉的神兵利器呢,那些传说中十年磨一剑的神秘铸剑师,又都经历了怎样的呕心沥血才大功告成?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始终萦绕不去。所以,当决定做一期关于宝剑的节目时,我选择了铸剑大师欧冶子为楚王铸剑的故事。

相传,欧冶子为楚王一共铸了三把宝剑,它们就是鼎鼎大名的龙渊、泰阿和工布,他铸剑的地方也因此而得名龙渊,但到唐代,为了避高祖(李渊)讳,才以泉代渊作龙泉,一直沿用至今。

去龙泉没有直达的火车,只能先到其附近的丽水,然后还要乘近两个小时的汽车。一路上,江南水乡山清水秀的景致不时映入眼帘,禁不住让人想到物华天宝这个词,无怪古人常感叹,吴越之地多出名剑。

在这短短两个小时的路上,我们和铸剑师周正武逐渐熟络起来。周正武出身于宝剑世家,从16岁起,就随父亲学习锻铸刀剑,至今已有20年,可以说,是在刀剑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如今,在当地可以算是一位颇有名气的铸剑师了。

和周正武相识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他是当地仅有的几个还在沿用手工锻造宝剑的铸剑师之一,而我们所希望拍摄到的,也正是这种要经历千锤百炼,良工锻炼而成的铸造过程。为此,我们在周正武的作坊里拍摄了一整天,终于完整记录下了一把宝剑诞生所需要的全部工序,目睹了一块粗糙的毛铁成为锋利兵器的神奇变化,那熊熊燃烧的炉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无不让人感觉古意盎然,恍惚隔世。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最让人兴奋的还要数拍摄试剑的一个段落了。当时,三捆碗口粗的草席竖立在我们面前,宝剑被高高举起了,持剑的人用力一挥,宝剑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曲线,转瞬之间,三捆草席竟然全部被拦腰折断,断口处没有任何的泛毛的现象,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在“龙泉刀剑博物馆”里,我们见到了许多更加精致的刀剑。其中,一把仿汉剑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把剑的外表十分朴素,可以说并不起眼,然而,当把它拔出剑鞘时,却有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这就是古诗里所描绘的“剑气冲霄汉”。据周正武介绍,这把剑也是他所铸之剑当中最为满意的一把,无论就剑的外观,还是锋利程度,都可以算是近乎完美了。我拿着这把剑,小心翼翼挥动了几下,居然也有一种英雄豪气油然而生。与此同时,对这些默默无闻的铸剑者,也更多了一分敬意。

在离开龙泉的时候,我和周交换了相互的QQ号,他告诉我说,他说自己现在在国内的几大刀剑论坛担任版主,有什么问题可以去发贴咨询,我说那你的网名叫什么,他笑了笑说,“我叫欧冶”。周正武, 1968 年生,浙江龙泉市人 , 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国际铸剑大师,传统刀剑研究员,古董刀剑收藏家 , 出生于铸剑世家,从事刀剑研究制作 20 余年,历任中国 5 大刀剑论坛版主现为上海刀友论坛,百兵斋论坛受邀版主。专门研究制作传统手工精品刀剑和挖掘恢复失传刀剑技法 , 曾获 2003 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银奖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金奖,同年入选浙江卫视记录片《风雅钱塘》,山东卫视记录片《城市名片》的制作, 2004 年收入长城影业公司的百集大型记录片《中国民间艺人》,同年接受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和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之《安得倚天剑》《百变神刀》 , 中央电视 7 套 ,<< 搜寻天下 >> 之 < 龙泉古风 > 节目录制。并自己创办”龙泉正武刀剑锻造所”和”龙泉刀剑博物馆” .2005 年作品 < 汉武剑 > 代表中国地区唯一作品入选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的 < 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 >. 并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世界级铸剑大师展出的中国刀工 , 奠定了中国精品刀剑在国际上的地位 , 为中国刀剑在国际上的发扬光大作出重要贡献.

简介:

周正武,男, 1968 年 4 月生于浙江龙泉。现任龙泉正武刀剑锻造所所长、龙泉刀剑博物馆馆长(自创)。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职称、国际铸刀大师。

1984 年拜父为师始学铸剑

1988 年为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副总理习仲勋铸剑

1996 年获浙江省助理工艺师称号

2001 年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2 年开办研究、制作传统刀剑的“正武刀剑锻造所”

2002 年锻出第一把以传统折叠复合锻造的暗花纹剑,以署名“欧冶”在国内知名刀剑论坛《拔刀斋》发表引起哄动

2002 年受邀出任国内著名刀剑论坛《刀友论坛》传统区版主

2003 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银奖

2003 年登入浙江卫视《风雅钱塘》记录片《龙泉宝剑》

2003 年登入山东卫视《城市名片》记录片录制

2004 年创办以龙泉刀剑为主题的《龙泉刀剑博物馆》

2004 年受邀出任北京尖和堂古刀剑论坛版主

2004 年登入长城影业公司大型记录片《中国民间艺人》

2004 年作品获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奖和优秀奖

2004 年登入中国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龙泉剑魂〉》节目录制

2004 年登入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安得倚天剑〉》节目录制

2005 年 7 月登入中央电视台《搜寻天下》节目

2005 年作为中国地区唯一代表参加澳门艺术博物馆《当代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获国际大师称号

2005 年作为中国地区唯一代表参加台湾高雄科学艺术博物馆《亚洲古兵器大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