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书院
紫金山书院概述
中国元代时期闻名全国的书院,以位于邢州(今邢台市)西部的紫金山上而得名。紫金山书院是我国数学、天文、历法重要发祥地之一,培养出了郭守敬、刘秉忠、张文谦、王恂等一批在科学和政治领域有伟大建树的人才,在我国文化、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紫金山书院元代河北省将近20所书院,邢台有1所,全国著名。史书上说“惟封龙书院、紫金山书院(邢台西部)独具特色”。紫金山书院的刘秉忠、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等在天文、数学、水利工程、土木建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形成了一个科研群体,史称邢州学派。郭守敬是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他的科技成果有十多项遥遥领先世界水平。
紫金山书院 在紫金山小寨处的北部山腰。山顶上还有“紫金山书院”石碑一块。书院有十几间房屋和数十丈长的围墙遗迹,还有一眼小井,仿佛是这里700多年前辉煌盛况的见证者。据考:紫金山书院始建于元代。有大门、书房、操场、宿舍、读书台,后又建观象台共6部分。
紫金山五杰元朝名臣刘秉忠(河北邢州即今邢台人)、元朝名臣张文谦(邢台沙河人)、元朝数学家、历史学家王恂(河北唐县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历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河北邢台人)、元朝名士张易(太原临州人)等先后在紫金山书院读书、研讨。史称紫金山五杰,其中以郭守敬成就最高。
郭守敬,字若思,1231年生。自幼勤奋好学,《元史·郭守敬传》说郭“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十七八岁时,从学刘秉忠。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水利诸多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编成《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比现行公历早确立300年。《授时历》实际使用长达364年。郭守敬注重实地测绘与观察,一生制作测绘仪器近20件,并主持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四海测绘”活动,在各地创建了27个天文观察点,紫金观象台为其中之一。他积累了大量天文数据,除《授时历》外,还完成了数学,天文,历法等14部著作,计105卷。
郭守敬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科学家。1981年国际天文学会在北京召开,隆重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组织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把太阳系国际编号为1012的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