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慈善寺

慈善寺位于石景山区天台山。慈善寺坐落在天台之上,故又称天台寺。慈善寺始建年代不详,最迟在清初已成庙。分中、东、西三路,以西路的大悲殿为主,大悲殿三楹,正中供金漆木雕观音像,两旁有碧霞元君等八尊塑像,这种佛、道两家共进一堂的殿宇,在京郊不多见。南山坡有座藏式塔,高约10米,传为魔王和尚衣钵塔。每年三月十五日,为魔王和尚成道之期,慈善寺开庙三日,堪称京西香火极盛之寺。慈善寺殿堂基本完好,但大部分塑像被毁。寺内外石刻众多,以冯玉祥将军留下的石刻最为引人注目。有“勤俭为宝”、“真吃苦”、“耕读”、“淡泊”等楷书大字,前7字3尺见方,后4字2尺见方,镌刻在山门外东山坡和寺后北山坡上。在“耕读”、“淡泊”附近,尚有从《周易》摘录的“八卦谦”200余字,每字半尺见方。

【 慈善寺 】 《 佛学大词典 》

位于台湾台中。原名慈善堂。民国四十四年(1955)善智晋任住持,改名慈善寺。四十六年敦请律航法师为住持,从事整顿,树立道风。四十九年由弟子广化法师接任住持,五十二年任满,护法会聘振光法师继任。振光法师接任后,将旧有建筑全部拆除重建,寺貌焕然一新。又新建观音殿、地藏殿、华藏塔、安老院、律航纪念堂等,其寺宇之宏伟,堪称中部名刹。七十三年四月,恭请佛光山星云大师为该寺之永久导师。

【 慈善寺 】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

(一)陜西省重要石窟寺之一︰位于陜西省麟游县西南。据《麟游县志》所载,寺窟开凿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共有二洞窟,五处佛龛。南窟窟顶较平,窟内雕立佛像一尊,其北壁有尖拱形佛龛一处,内雕一佛二菩萨;南壁亦有相同佛龛一处,内雕一佛二弟子。北窟窟顶呈弧形,内雕佛像三尊,窟壁南北亦各凿一佛龛,南龛雕刻立像佛一尊,北龛则一无所有。窟外五处摩崖佛龛,均呈方形,龛内各有石刻造像一至五尊不等。全体寺窟之造像,基本上保存完好,依其制作风格,当与千佛院摩崖造像为同一时期之作品。

(二)位于台湾省台中市。原名慈善堂。台湾北前后,寺宇因缺乏整修,逐渐衰颓。西元1953至1954年间,礼请律航于堂内举行佛七。1955年,迎请善智任住持,并改名法雨寺。1957年,请律航为住持,改名慈善寺。律航晋任后,从事整顿,树立道风,弘扬净土不遗余力。1960年,广化接任住持。1963年,振光接任住持,见寺宇颓坏,发心重修,乃燃指供佛发愿;后增购寺地,次第完成大雄宝殿、律航纪念堂、华藏塔、安老院等建物。1984年起,再度翻修,扩建讲堂、图书馆、舍利殿、斋堂、寮房等。振光圆寂之后,继任住持者先后为宏修与惠空。目前(1993年)且设有佛学院,以培育弘法人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