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纱面纱面歙县风味小吃。产于歙县南乡。

纱面制作先用盐水和面,揉透揉匀,搓成条状,涂上菜油盘放盒中。片刻,再搓成细条,均匀交叉绕在两根长约尺余的芭茅杆上,一挂为一款,在保温的稻桶中静置半小时后移至户外的面挂上,下架后盘成饼状,晒干即成。纱面韧性足,咸淡适宜,口味纯正,宜于久贮。倘若来年开春天暖多雨,纱面返潮,只须包块生石灰搁入坛中,即可使其脆燥如初。

按温州人的习惯,孩子出生回家后,朋友们开始要到家看孩子,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吃“纱面汤”。纱面是温州的特产,顾名思义就是拉得象纱一样细的面条。记得有一年曲向东来温州,我招待他吃饭时,他曾连吃了两大盘的炒纱面。但月子的纱面不是炒而是煮的,主要用料有老酒、虾仁、香菇和鸡蛋。其中老酒是重头戏,所以“纱面汤”又称“纱面酒”。



据说温州以前有生孩子前家里要自己酿老酒的习惯,除了月子时做“纱面酒”用外,更多的要埋在地底下好好地窖藏起来,所生的如果是儿子,就用来等他得了功名后庆祝时宴请宾客用,名为“状元红”;若生的是女儿,就等着出嫁时候婚宴上用,名为“女儿红”。虽然我妈这次也特地请乡下还会做酒的朋友给我们酿老酒,但却只有两坛,基本上也就够用来做那“纱面酒”——原本的“状元红”只成了“月子红”。



除了老酒外,鸡蛋也是“纱面酒”的重头戏,作为面条上最庞大的浇头,在过去年代里往往关系到主人家待客热情和体面。很显然,如今讲点民俗的东西,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

注:煮纱面不加盐

关于纱面的笑话:说的是那邻村某某人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煮纱面,不知道该先把水烧开,却用冷水下了面,结果木锅盖一盖,纱面就粘到锅盖上了。过一会他揭开锅盖一看,呀,纱面怎么没了?那时邻村住的人少,人气不旺,经常有出鬼一说。他一想:莫不是鬼把纱面“阴”走了?当下吓得饿也顾不上了,躲到被窝里蒙头大睡。

第二天,他妈煮饭,发现水缸里浮着一绞纱面。

那时人家,水缸挨着灶台,锅盖一揭往往顺手就放在水缸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