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法言》,西汉末扬雄(西元前53年—西元前18年)所撰。雄为汉代著名学者,“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传《法言》。”《法言》共十三篇,尊圣人,谈王道,旨在捍卫和发扬儒家学说。与此同时,书中对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鬼神图谶予以批判,在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法言》认为离开“五经” 而好读 “诸子”,那就不能“识道”。它批评老子“捶提仁义,绝灭礼学”;庄周、杨朱“荡而不法”;墨翟、晏婴“俭而废礼”;申不害、韩非“险而无化”。但对老子“言道德”,庄周提倡“少欲”,邹衍主张“自持”,持赞赏态度。

《法言》重视智,强调知识的重要;肯定“学”的作用,反对老庄“学无益”的观点;在人性论上提出人性有善有恶,即“性善恶混”的观点,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承认历史是进化的,肯定改革的必要;批判关于神仙的迷信观念。该书在当时起了进步的作用,对桓谭、王充发生过积极的影响。

《法言》的注释有晋代李轨《扬子法言注》,宋代司马光《法言集注》清嘉庆聚文堂本,清代汪荣宝《法言义疏》1933年排印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