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聚积模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非均匀聚积模型(inhomogeneous accretion models)是地球起源说之一。当宇宙温度下降到原始太阳星云的温度时,原始太阳星云冷凝和聚积,行星开始生长。具有铁镍核心,为硅酸盐地幔所包围的地球,便可能是从冷却的太阳星云中冷凝和聚积而成的。冷凝的热动力计算,对这一模型提供了定量基础。行星发育于旋转的碟状星云之中。原始地球是由巨星子(直径大于3000千米)聚积而成,它们是由成分相当于铁陨石和低铁球粒陨石所构成的,在聚积过程中,体积缩小,压力增大,温度升高,使其发生分异和广泛的熔融,从而导致形成以铁镍为主的地核和以硅酸盐为主的原始地幔及地壳。聚积晚期,由小星子(主要为碳质球粒陨石)堆积在原始地球外层,它们只有部分熔融,逐渐形成后来的上地幔和早期的地壳。[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