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成

江苏大学教务处处长1955年10月生,吉林公主岭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原佳木斯工学院。现任江苏大学教务处处长、机械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精密加工、高速加工、绿色加工、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在金属切削毛刺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先后主持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部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共12项,已通过部省级鉴定7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6部。1996年被评为部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被评为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讲了《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和《超精密加工理论》等9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他热爱教学工作,讲课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师生互动,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受到学生和教师们一致好评。他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坚持每学期讲一堂示范课或听青年教师课,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给予精心指导。
针对考察(选修)课程学时少、知识点多、授课质量不高的问题,他总结出“专题讲座——研讨式教学法”,不仅在本校应用,还在兄弟院校推广并取得显著成效。他还研究了本科生科研能力弱的问题,探索出具体解决途径,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优良率达100%。王教授严谨治学,坚持下实验室,坚持参加每两周一次的学术研讨会,成为研究生的良师益友,有7人次获学校和江苏省优秀论文奖,2004年毕业的王树林博士已成为博导,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王教授主编出第一本《精密与特种加工》教材,被教育部列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湖南大学、东北大学等20余所高校选用。他主持的《精密与特种加工》于2004年获江苏省精品课程奖,2005年获江苏省精品教材奖。他带领教学团队确立出 “三年共平台”的人才培养新方案;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整合,形成了“模块化、组合式、开放型”的课程结构;构建出工程训练新体系,开辟了培养现代工程师的新途径。在《中国高等教育》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2篇,完成的《高等工程教育开放型工程训练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986年起他潜心研究金属切削毛刺至今,连续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775071,50275066,50675088),创立出毛刺分类新体系和形态转换准则,出版了专著《金属切削毛刺》,中科院杨叔子院士为其撰写序言:“论著在我国尚属首著。本书的出版,对促进金属切削理论和精密加工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械学科主任雷源忠教授称王贵成为“中国毛刺研究第一人”。
王教授还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高速加工工具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对国际标准ISO12164进行了校正,为确保高速加工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HSK刀柄系统数学模型,给出其载荷和刚度计算公式,为发展工具系统设计制造和检测理论,解决我国每年花费600~900万美元进口高速刀柄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主持了“四位一体”(课程、专业、学科和实验室建设融为一体)教学改革,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2000年他领衔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获批博士授予权;2002年机制课程群获江苏省优秀课程群;2006年机械专业被授予江苏省品牌专业。作为教务处长,他倡导“把常规抓成规范,将规范创成特色”,提出了“精益化教学管理”,着力管理创新。
朝阳区粮食局高级会计师王贵成,男,1941年7月生,山西省平遥县人。朝阳区粮食局,高级会计师。1961年高中毕业于北京市第17中,1991年于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完成财会大专学业。曾任北京市朝阳区粮食局几个企业及部门主管会计近20年,自1981年担任局财会科副科长、科长13年多,并任局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良实业总公司经理助理、区粮油贸易公司副经理。曾任北京市商业会计学会理事、北京粮食研究(财会)会理事,北京市粮食公司粮食财会研究分会副会长。他于1962年开始从业财会工作,历经35年为一条自学成才之路。(1)从任主管会计20年,为其拥有了扎实的财会实务基础。(2)担负一个地区的部门财会与经济负责领导工作近15年,是其锤炼身手施展才干的最佳机遇。他所在部门不少年份中很多领域的改革成果,均处于全市18个区县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①1982—1991年,在近10项改革方案实施中,他注入了大量心血,为企业获取“后劲增加动力增强”的良好效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②1992年,在粮食企业推行“四放开”,实行“工效挂钩”改革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此项为全市粮食行业首创)。③1995年,在实施粮食零售企业连锁经营的过程中,他以“突破传统并轨求同”的观点,设计与组织实施为之适应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一套方法。它成为市粮食财会研究会在该区召开的城近郊八区财务负责人及部分局长参加的粮食财会研究座谈与理论研讨的中心课题。这篇会计论文被推荐给中国粮食财会研究会,并选用予内贸部1995年12月29日—31日在浙江余杭召开的部分省市粮食财会研究座谈会暨理论研讨会的交流材料,其积极影响波及全国粮食系统。(3)1982年—1985年及1992年—1994年,为申报《会计师》和晋升《高级会计师》,他参加了北京市职称办或职改办组织的全市统考,分别获得规定课目的合格证书,以具全部条件(规定必备学识水准,优异的专业业绩及规定的专业工令)于1988获《会计师》资格及于1994晋升为《高级会计师》。从七五末开始,他力挤业余时间,开始财会实务与理论的研究,先后写出10多篇近10万字的学术论文与工作研究,上报有关部门,不少篇发表在省部级学术专刊上。目前,他正从事于外商投资企业等门类企业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实务问题研究,力争尽快探讨出:符合法规、简捷易学,便于操作方法。[1]